提到長江,你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或是冰川下的涓涓細流、或是峽谷中的怒浪狂濤、或是平原上的舒緩江流……但你是否可以在頭腦中構建起一個完整的長江呢?

我們把長江分爲五段

長江源區:源頭至青海玉樹巴塘河口

長江上游:從巴塘河口至湖北宜昌

長江中游: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

長江下游:江西湖口至江蘇江陰鵝鼻嘴

長江河口:鵝鼻嘴以下河段

長江源區

攝影 / 王寧

長江源區是一片廣袤獨特的大地,孕育了我國第一大河,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始於這裏的雪峯冰川,涓涓細流不斷集結擁抱,一路向東南奔騰。

長江上游

攝影 / 王寧

長江上游蜿蜒於我國地勢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高山峽谷之間,落差大,支流多,水資源極盡豐富。這裏的河流多爲峽谷型河流,河道蜿蜒,灘潭相接,是體會河流險奇之美的理想地。

長江中游

攝影 / 廖彩新

長江中游地區湖泊密佈,河流縱橫。歷史上人們在河灘、湖濱等溼地大規模圍墾形成垸田。文明的萌發與遷徙循着河流,從未停止它蓬勃的律動。

長江下游

攝影 / 秦俊

長江下游汊道洲灘衆多,水網密佈。兩岸平原孕育了繁華的商貿。優質的航道貫起人潮與物流的同時,也滋生了深厚而浪漫的文化。

長江河口

攝影 / 陳肖

長江河口是海洋與河流交互作用非常強烈的地區,地貌過程演變迅速。藉助長江河口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先民們在這片土地上引江水、開運河、圍塘造田,最終使得這裏發展成爲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長江五看,看長江五段,關於整個長江流域自然的瑰麗和人文的浪漫,就在本期興全基金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

本期嘉賓

單之薔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執行總編

“雙河結構”是中國的生態基礎

也是中華文明誕生的基礎

主講內容

瞭解長江,讓我們先從它的前半生開始,來到它的源頭和上游。

水是長江源區的血脈,河流縱橫,湖泊溼地衆多,沱沱河、當曲支流、楚瑪爾河,幾條重要的源頭河流各具特色。

隨着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河流認識的深入,長江的源頭——當曲,逐漸出現在我們眼前。星羅棋佈的水泊之間,無數條溪流穿過,串聯起一片“星宿海”。在長江源區,辮狀水系隨性流淌,交織縱橫的河網完全來自自然的創作。

攝影 / 王寧

長江之水從源頭而下,由涓涓細流逐漸匯聚城滔滔大江,在羣山中呼嘯而過,便形成了長江的上游。無論從水資源、水能資源、生物資源還是景觀資源來說,長江上游都佔據了全流半壁江山的位置。

長江上游水電站(部分)分佈情況示意圖

長江可以被稱爲中國經濟的動脈,長江上游是水電開發程度比較高的地區。金沙江落差極大,幹流上分佈着大大小小的水電站,彙集了巨大的電能。

上游的支流嘉陵江,經過多年的改造建設,成爲我國內河主通道中第一條全江渠化的河流,一條新的出川“水上高速公路”。

攝影 / 梁德

長江中游湖泊密佈,河流縱橫,歷史上有衆多運河水道在長江和漢江之間發揮着作用;長江下游水網稠密,沿着皖江,“新長三角”正在生長;長江河口的環境變化影響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溼地鳥類的棲息。

本期興全基金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單之薔老師將帶你深度解讀長江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活動信息

活動時間:2019年10月31日(週四)19:00

活動地點:北京市朝陽區安外大屯路甲11號中科院地理所2段6層報告廳

報名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