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進程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當中不斷的加速。衆所周知,既然有新事物的誕生,肯定會有舊事物的隕落,1912年辛亥革命正式打響,腐敗的清政府也走向了終結。清朝在滅亡之後,那些內閣成員下場如何呢?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當一個國家滅亡以後這個國家的臣子要麼就是投降,要麼就是逃亡,有一些意志堅定的人會跟隨國家一起壯烈而死。在清朝滅亡之後關於內閣成員的下落確實沒有諸多的描述,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探索一下。

何爲清朝內閣,成員如何分別

責任內閣制是清朝政府在1911年5月8日的時候提出來的,當時在內閣成員的人員選舉上面一共有滿洲貴族9人,漢族官僚只有4個人。而且在這9個滿洲貴族當中,皇族的人又佔了7個,已經超過了一半以上的內閣成員,所以當時又把內閣成員稱之爲是皇族內閣。責任內閣制推出之後,讓整個清朝受到了更大的爭議,在世人眼裏,清朝無疑是把一塊紅燒肉放入了滾燙的開水裏面,把自己假立憲的遮羞布撕得更加的徹底。

清朝政府把立憲派得罪個乾乾淨淨,把他們全都推到了革命派的懷抱裏,當時民間反清情緒特別的高,這也是後期辛亥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所以說清朝政府無疑是在自掘墳墓。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革命黨人的武裝起義籌備起來,清朝政府疲憊不堪的立憲和突飛猛進的革命,開始了激烈的賽跑,最終革命佔了上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黨人打響了第1槍。這一聲槍響,也加速了滿清政府的滅亡。在無奈的時局之下,1912年宣統皇帝宣佈退位。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在清朝退出歷史舞臺之後,當初的13位內閣重臣都去了哪裏呢?而他們的結局又如何呢?

清朝的內閣成員下場如何?

首先要說的是內閣的總理大臣愛新覺羅奕劻,他是滿清的第一大臣,除了是皇族的內閣總理以外,他在整個滿清朝廷的權利僅次於攝政王。在清朝覆滅之後他躲到了天津租界裏面安享晚年,終年79歲。這位滿清大臣在生前特別喜歡錢,如果不是因爲貪財的話,可能他早就已經是重點培養的接班人了,清朝最後的滅亡,也有他的一枚勳功章。當初他被袁世凱收買了,所以竭力阻止攝政王殺掉袁世凱,袁世凱才僥倖逃脫。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愛新覺羅奕劻和袁世凱一唱一和的,想要逼溥儀退位。

第2位是內閣協理大臣葉赫那拉·那桐,同樣的他也是滿清的貴族,年輕的時候非常的能幹。葉赫那拉·那桐在1911年的時候出任皇族內閣的協理大臣,這個職務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副總理,他能得到重用,也是因爲愛新覺羅奕劻的關係。他知道愛新覺羅奕劻是一個貪官,所以就投其所好,把自己貪污來的金銀珠寶通通都送給了愛新覺羅奕劻,所以後來才成功上位,成爲了愛新覺羅奕劻的左膀右臂。這個人跟袁世凱的關係也非常的不錯,倒並不是因爲兩個人志同道合,而是因爲袁世凱有愛新覺羅奕劻這樣一個靠山。後來清政府垮臺了,袁世凱讓他在自己的內閣裏面當了一個顧問之後,他因爲生病辭職了,就躲在天津租界裏面享福,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沒在春夏的時候一定要回北京生活,在1925年的時候病死在了北京。

第3位是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徐世昌是漢族人,因爲跟袁世凱是河南老鄉,所以深得袁世凱的信任,也是因爲和袁世凱,張之洞的私交很好,所以仕途得意。在50歲那年徐世昌出任了軍機大臣。在朝廷組建皇族內閣的時候,他擔任了內閣協理大臣,但是當時清政府之所以會把他拉進內閣,純粹只是爲了裝點門面而已。而他自己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作爲袁世凱盟友的他在清政府倒臺之後還爲袁世凱當總統出謀劃策,鞍前馬後的。在1918年的時候,他還擔任了中華民國的總統,可是後來軍閥混戰,他被逼辭去了總統職務,之後就到天津租界居住,在1939年的時候病逝在天津,享年85歲。

第4位是外務部外務大臣梁敦彥,梁敦彥也是漢族人士,在15歲那年曾和詹天佑一起被清政府公派到美國留學,雖然說到美國留學但是並沒有接受到新文化思想的感召,當時他的腦子裏滿滿都是封建專制的思想,後來在清政府垮臺之後,他十分的難過,一心主張幫溥儀復辟。最後這個人在復辟失敗之後就躲了起來,1924年的時候在天津去世,享年67歲。 第5位是民政部民政大臣肅親王善耆,他的血統也非常的尊貴,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的第10代嫡孫。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時候,他跑得比兔子還要快,後來審時度勢,眼見日本人保住了紫禁城,迅速跟日本的翻譯官成爲了莫逆之交。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特務頭子川島芳子就是他的女兒,1912年在溥儀退位之後,他一直都想要復辟,但是畢竟是逆天而行,又怎麼可能成功呢?在1922年2月份的時候肅親王善耆去世,終年56歲。

第六位是度支部度支大臣:鎮國公載澤,載澤是晚清宗室大臣,也是立憲派的重要人物,後來成爲了復辟派的重要人物,在1929年的時候憂鬱而死。第七位是陸軍部陸軍大臣:蔭昌,他是滿洲人,從小就學習德國的軍事文化,在回到中國之後擔任了陸軍部侍郎等職務,在1928年逝世。第八位是學部學務大臣:唐景崇,唐景崇是漢族人士,在辛亥革命之後趁病引退了,1914年的時候去世。第九位是海軍部大臣愛新覺羅載洵,載洵在復辟活動失敗之後,就一直閒居在北京天津兩地,1949年的時候在天津逝世。第十位是法部司法大臣—愛新覺羅·紹昌,他在皇族內閣裏面擔任的是司法大臣,主要主持的就是司法行政的事務,在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組建了內閣,他也在其中擔任職務,後來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去世。

13個內閣成員是對清朝內閣時期政治生態最無情的嘲弄

除了以上10位以外,還有三名內閣大臣,分別是農工商大臣溥倫,郵傳大臣盛宣懷以及理蕃大臣壽耆。這三人當中只盛宣懷一個人是漢族的,盛宣懷是洋務運動的帶頭人,他知道復國無望之後,在1916年的時候去世了。

在這13名內閣成員裏面,有9名滿族的皇族貴族,這幾個人都是清朝內部的改革派,是希望國家可以走上正軌,但是最終他們都背上了皇族內閣的專制黑鍋。另外4人是漢族,除了徐世昌當上了民國大總統以外,其他三個人後來或是生病回家,或是和民國政府切割,要麼就是趁亂做生意去了,這幾個人的境界,也沒有比皇族內閣高上半分。

歷史已經是過去的事情,只是爲了給我們後人一些參考而已,清朝政府在選拔內閣成員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根據個人的能力秉性去挑選,有的人是走後門,有的人則是因爲自己身份挑選出來的,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有益於國家建設呢?

總結:這13個內閣成員,是對清朝內閣時期政治生態最無情的嘲弄了。這也在告訴我們,在自己工作或者是處理其他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爲所謂的親戚朋友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對於清朝政府在選拔內閣成員的方式,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時代的進步和歷史的變革,我將與你同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