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因爲如此,上海乃至整個中國,近年都把提升科技水平作爲主攻方向,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論壇賀信中所言,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加強科學研究,密切科研協作,推動科技進步,應對時代挑戰。論壇旨在推進全球科技創新協作,從本屆論壇議題之一的“國際大科學計劃”戰略對話來看,10餘位國內外戰略科學家,將聚焦國際科技界普遍關注、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影響深遠的研究領域進行深入探討,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

原標題:社論:搶佔科技高地服務經濟社會

信息化時代,科技對經濟社會影響日深,隨着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於高端科技的需求越來越明顯。

以“科技,爲了人類共同命運”爲主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29日在上海開幕。本屆論壇設置了八大主題峯會,數十位頂尖科學家、100餘位國內院士、青年科學家自由組合,分組研討,戰略話題包括:人工智能算力算法、腦科學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創新藥研發與轉化醫學、生命科學、碳氫鍵與新化學、新能源與新材料、黑洞與空天科技、經濟與金融等。

此次盛會在上海舉行,充分展示了上海以更加開放的態度,進一步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的決心。如此衆多的頂尖科學家們匯聚於此,也充分反映上海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實力和努力。

目前,上海正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搭建集聚全球頂尖科技人才、打造全球高層次合作的交流平臺,是上海建設“創新之城”的核心內容之一。過去幾年,上海在打造科創中心方面不遺餘力,先後出臺了“科創22條”、“人才20條”、“人才30條”、“科改25條”等政策,並實施人才高峯工程,全力聚集天下英才,推動科創加速發展。

論壇旨在推進全球科技創新協作,從本屆論壇議題之一的“國際大科學計劃”戰略對話來看,10餘位國內外戰略科學家,將聚焦國際科技界普遍關注、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影響深遠的研究領域進行深入探討,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一如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所言,上海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決心和行動令人印象深刻,願在推動科學事業發展、培育青年科學家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將美好願景變爲現實。

衆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貌。近年來,中國發展不斷躍上新臺階,經濟總量已穩居全球第二,但不少領域依然大而不強、大而不優。

正因爲如此,上海乃至整個中國,近年都把提升科技水平作爲主攻方向,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論壇賀信中所言,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加強科學研究,密切科研協作,推動科技進步,應對時代挑戰。

推動科技創新、提升科技水平的最終目的,都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如最近蓬勃發展的5G和人工智能技術,既能進一步便利民衆生活,也能帶來相關產業的質變,提升生產力水平。

而要讓科技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目前必須打破束縛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暢的痼疾,如科技創新鏈條上的體制機制關卡這一重要癥結。具體措施包括政府要堅持“鬆綁+激勵”原則,在簡政放權的同時,適時實行財稅優惠等政策,積極扶植企業的自主創新事業;充分利用市場的獨特優勢,憑藉市場來實現企業間創新資源高效且合理的分配;努力構建以企業爲主導、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戰略聯盟,讓各個創新主體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融合發展等。

應該說,因爲歷史原因,中國在科技領域起步較晚,但目前重視程度並不亞於發達國家,相信在政府支持和市場廣闊的加持之下,有能力打造上海這樣的全球科創中心,以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