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6 07:39 | 台州日報報業集團

停車難,已然成了廣大車主最爲困擾的問題。開車出行,一路暢通到達目的地,有時候爲了停下車卻要繞上好幾圈,浪費時間甚至耽誤辦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私家車出行的便利。 據統計,截至10月底,台州全市小汽車保有量達到157.3萬輛,其中市區61.4萬輛。相對於這個龐大的數字,椒黃路三區公共停車位是13.9萬餘個。 公共停車位供需相差大,除了增加車位數量,在現有條件下提高停車位的靈活性和週轉率,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用價格槓桿緩解停車難 市區停車位平均週轉率上升明顯

用價格槓桿緩解停車難

2016年8月,台州開始實行差異化停車,泊位按區域的車流量大小被分爲一類、二類、三類,根據不同的停車時長設置不同的價格進行收費。 台州高新區的主要路段慢行道和人行道最先納入差異化停車的收費範圍。

將免費停車位變爲收費,必然會有一些不認可的聲音。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緩解停車難問題上,價格槓桿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

用價格槓桿緩解停車難 市區停車位平均週轉率上升明顯

“差異化形式收費,就是把免費的稀缺公共資源放置到市場中,由這隻‘看不見的手’進行調節,緩解壓力,兩年多時間,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台州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技術營銷部主任楊紅偉介紹,“在引入差異化收費制度之前,有些車主長期佔用公共停車位,週轉率基本上爲0;在收費後,通過價格槓桿調整停車位資源的配置,前30分鐘內停車免費,根據不同時長調整價格,促使車主縮減不必要的停車時間,平均週轉率從1.1上升到7.6。” 鑑於台州高新區解決停車問題成效明顯,今年6月份,差異化收費的範圍開始擴大。“全國都在實行差異化收費管理,我市週轉率相對來說還是不錯的,東商務區在全臺州做得最好,有的路段一天甚至能達到12次的週轉次數,這個數據在全省都處於前列。”楊紅偉說。 東商務區的無感停車場內,車輛有序進出,暢通無阻。臨街商戶鄭先生說:“現在這裏停車很規範,停車位充足,收費也還可以接受。前幾年還沒開這個店,作爲消費者來這裏的時候經常找不到停車位,還堵車,收費之後情況好轉不少。”

逐步實現一個賬戶能停遍台州

12月1日起,黃岩城區開始接入“台州停車”智能停車平臺,並新增600多個二類收費的停車位。在該消息發佈後,很多市民都紛紛留言表示智能停車平臺可以避免預收費和個別管理員亂收費等造成的糾紛,通過微信公衆號輕點手機就可以輕鬆實現繳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民對收費的接受度。

用價格槓桿緩解停車難 市區停車位平均週轉率上升明顯

“我們通過技術來提高用戶使用的便利性,除了付費方式靈活多樣,接入支付寶、微信等付費方式,還引入了地磁感應技術和無感支付技術,加上三級誘導屏顯示車位數進行引導,大大降低了停車所用的時間。”楊紅偉說。市民王女士家住路橋,在椒江上班,路橋中盛城市廣場和椒江東商務區都是她經常去的商業街區。“我們很清楚在繁華街區實施免費停車是不現實的,實行收費後停車有地方了,規範了,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便利。椒江停車無感支付確實非常方便,也希望路橋能儘快接入統一的停車平臺,我們也不用關注多個微信公衆號,在不同的停車賬戶充值。”王女士說出了很多有車一族的心聲。

用價格槓桿緩解停車難 市區停車位平均週轉率上升明顯

對此,楊紅偉表示三區內停車收費系統統一化是今後的趨勢。“我們除了維護現有基礎設施,也在進一步對收費區進行規劃設計,同時投入建設新的基礎設施,完善微信平臺操作。現在市中心醫院的停車場、黃岩二環南路一帶也已接入我們的平臺。根據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規劃,在將來,‘台州停車’這個平臺覆蓋的範圍會慢慢擴大,我們努力做到讓市民擁有一個停車賬戶就能停遍台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