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有一羣規模宏大的建築—總統府,在總統的辦公室裏,蔣介石陰沉着臉,聽着屬下的彙報。
其時正是1933年的11月份,正在忙着圍剿紅軍的蔣介石因爲一個消息惱怒了,原來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爲主力,在福建福州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公開通電全國,反對蔣介石,史稱福建事變。
蔣介石知道李濟深和蔡廷鍇等人都不是省油的燈,要解決福建事變,必須要啓用對福建情況熟悉的人。蔣介石聽完彙報後,本來坐在椅子上的他突然站了起來,說道:“譚曙卿曾任職福建,對當地情況頗熟,可以叫他立功贖罪。”
譚曙卿是何許人了,爲什麼蔣介石要啓用他呢?
譚曙卿於1884出生,湖南湘潭縣古城鄉白龍村石橋灣人,他很小父親就去世了,他便隨着母親一起討飯,長期遭人白眼的他決定從軍,由於在部隊作戰勇敢,有勇有謀,1921年,在國民黨發起對陳炯明的戰役中,作爲少校營長的譚曙卿,在古田受重傷後仍裹傷力戰,受到孫中山的嘉獎,並被提升爲第八旅十五團團長。
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成立後,軍隊統一改編爲國民革命軍,蔣介石仼第一軍軍長,他任該軍第三師中將師長,但是譚曙卿比蔣介石大3歲,資格比蔣介石老,兩人關係不錯,但是遠談不上親密的程度。但譚曙卿可能因爲窮怕了緣故,對金錢的追求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也因此進了監獄。
1929年夏,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四旅駐紮在江蘇省東海縣,時爲中將旅長的譚曙卿看中了東海縣的糧食生意。東海縣的糧食本不夠用,需要依靠外地進口,但是他卻在東海縣大量收購糧食,然後由連雲港出口,售往青島、日本,從中牟取暴利。
由於糧食大量出口,導致地方上糧價猛漲。東海縣政府和各單位不得不出面要求該旅停止購糧,可譚曙卿仗着兵權在握拒不買賬。於是,縣黨部、商會、工會等便開始勸令各糧行不再替軍隊買糧,又勸阻搬運工人不再給部隊運糧。
然而,令譚曙卿沒有想到的是,東海縣黨部祕書顏振流等人向鎮江省黨部發出急電。東海縣各界得知這一消息後,很快組織了“東海殺人案申訴團”,赴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請願。南京多家報紙爭相在頭版頭條揭露了這一駭人聽聞的事件,國民黨朝野爲之轟動。
國民黨中央黨部派中央委員張道藩接見了申訴團,隨即又派中央黨部總幹事黃宇人專程赴東海縣調查。在得知譚曙卿違法亂紀、擅自殺人屬實後。張道藩下令將譚曙卿撤職拿辦。憲兵們很快便將藏匿在花牌樓大華飯店的譚曙卿抓獲歸案。緊接着,軍事委員會成立了特別軍事法庭,審理此案。
像這種案件如果在紅軍中肯定死一百次都不止,然而如何處置譚曙卿,軍事委員會卻作不了主,一是因爲譚曙卿是老資格的國民黨員,二是因爲他和蔣介石有交集,兩人還有一定的關係,當軍事委員會報請蔣介石處置意見後,一直沒有答覆,其實蔣介石沒有答覆就是答覆。譚曙卿被關進了監獄,這一關就是4年。
1933年福建事變時,蔣介石想起了譚曙卿,當蔣介石讓譚曙卿立功贖罪後,部下心領神會,幾年來的一幕緊鑼密鼓的“鬧劇”最後竟以“最高領袖”的親自“壓軸”而告收場,譚曙卿隨即被釋放了出來。後來譚曙卿私下說:是李濟琛救了我。
1938年春,譚曙卿被派往西北襄理軍務,4月21日,在甘肅平涼死於急性肺炎,享年54歲。
天擇:中將旅長犯下震動朝野的大案被撤職查辦,竟因蔣介石一句話被釋放,令人唏噓。和其他黨派相比,國民黨是以關係立黨,在特權面前,所有的規章制度都是擺設,如果和蔣介石搭上關係,基本上就等於有了免死金牌,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這是國民黨失敗的重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