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话就是“家里三斗粮,不让女儿当填房”。因为中国不但有嫡庶之别,原配妻和继室也是不同的待遇,可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宋氏三姐妹都是继室,没有一个是原配妻,包括老大宋蔼龄。

宋蔼龄并不是孔祥熙的第一任妻子,孔祥熙的第一任妻子名叫韩玉梅,她和孔祥熙一样都是山西人,还是孔祥熙在潞河书院就读时的女同学。韩玉梅并非是名门闺秀,而是一个孤儿,当然也是基督教徒。

(真不明白孔祥熙为什么上潞河书院?孔祥熙既是富商子弟,又是孔子后代,为什么要上基督教为穷人开办的潞河书院?)

按理说,韩玉梅和孔祥熙门不当户不对,那时还不流行自由恋爱,但是经教师麦美德女士的撮合,孤儿韩玉梅还是嫁给了孔祥熙,成为孔祥熙的妻子。

韩玉梅虽然是孤儿,但是受过良好教育,她相貌清秀,举止斯文,聪颖文静,落落大方,有大家闺秀之风,她和孔祥熙婚后感情很好。

可惜韩玉梅红颜薄命,结婚后三年就病故了,也没有留下子女。后来孔祥熙就娶了宋蔼龄为妻,宋蔼龄是孔祥熙的第二任妻子。

为什么宋氏三姐妹嫁人都是继室呢?这是因为她们的父亲宋耀如的观念问题。宋耀如的观念里并没有原配和填房这两个概念,因为宋耀如是牧师出身,他本姓韩,穷人家出身,因为从小过继给姓宋的舅父,就改名宋耀如,跟舅舅(养父)出国去了,后来当了牧师。

宋耀如对中国文化接触不多,他接受的是西洋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他眼里,妻子就是妻子,哪有原配和填房之分?只要对方是基督教徒就行了,要讲究,倒不如讲究家族势力和政治势力。

宋耀如的思想和观念必然影响到他的妻子和儿女,他的妻子儿女也是这样看的。宋家不是中国传统的书香门第,而是一个基督教家庭,他家的作派和风俗习惯像外国人,不像中国人。

所以宋家没有接受过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他们眼里没有原配和填房,女儿嫁的人只要是个富贵人就行了,当第几任妻子无所谓,只要对方有地位,能给女儿尊贵的地位和幸福的生活就行。

所以“家里三斗粮,不让女儿当填房”这个观念对于宋家是行不通的,宋家有万斗粮,女儿也可以当填房,因为英语里也没有填房这个词和观念。

(注:潞河书院前身为八境神学院,清同治六年(1867),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于北京通州。潞河书院设小学班与神道班,招收穷苦子弟,给以衣食和教育。潞河书院开设圣经、基督见证、哲学、三角、算学、国际公法、理财学、心灵学、是非要义、地质学、自然地理、世界史和中文等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