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悉,IHS Markit负责合成气化学品业务的副总裁迈克·纳什(Mike Nash)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受主要的地缘政治威胁、中国甲醇制烯烃(MTO)装置的经济性能和装置开工率水平下降以及中国燃料中甲醇需求下降的影响,全球甲醇需求已经走软。IHS Markit称,过去一年,受中国MTO装置经济性和开工率水平下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以及美中贸易战的影响,全球甲醇价格一直在下降。

MTBE需求遇阻、MTO开工率下降、北美产能骤增……甲醇太难了


据悉,IHS Markit负责合成气化学品业务的副总裁迈克·纳什(Mike Nash)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受主要的地缘政治威胁、中国甲醇制烯烃(MTO)装置的经济性能和装置开工率水平下降以及中国燃料中甲醇需求下降的影响,全球甲醇需求已经走软。当前IHS Markit已经下调了全球甲醇装置开工率水平预期,预计,全球甲醇装置开工率水平将从2020年开始下滑

地缘政治威胁影响需求

纳什表示,地缘政治正在导致国际甲醇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将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和需求下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已经限制了从伊朗向中国和印度出口甲醇,伊朗是甲醇的主要生产国。最近沙特阿美石油生产设施遭遇袭击表明沙特阿拉伯生产设施保护方面的不足,沙特也是一个主要的甲醇生产国。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中国国内爆炸和安全事件的发生(其中包括两个甲醇和乙酰基工厂),使得对中国甲醇的需求也有所减弱。纳什表示,这已经促使中国政府从严对国内化工厂的环境控制和检查,特别是小型化工厂,这已经减少了甲醛的产量。而甲醛是中国第二重要的甲醇需求领域,占其甲醇需求的23%。

MTO前景悲观影响需求

纳什表示,MTO的前景也变得更加悲观,MTO是中国最大的甲醇需求领域,占其总需求的24%,中国的MTO包括甲醇制乙烯和丙烯,是全球制造烯烃成本最高的工艺路线。纳什表示,过去两年的低国际原油价格已经改善了石脑油裂解装置的竞争力,并对MTO的经济性提出了挑战

MTO的经济性能将是甲醇价格的长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据IHS Markit称,预计在未来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非一体化的MTO装置的甲醇盈亏平衡价格将低于中国实际的甲醇价格。因此,中国MTO装置的平均开工率水平(目前约为79%)预计在2022—2026年将下降到65%~70%。纳什表示,除非我们看到原油价格的上涨,否则MTO将面临艰难的时期。

推广乙醇汽油影响需求

IHS Markit称,中国的E10汽油政策旨在增加汽油中的乙醇含量,也将抑制甲醇和作为汽油调合组分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需求。

2020年中国全面实施E10汽油政策将给MTBE在汽油中的使用带来重大挑战,当前中国每年消费440万吨甲醇用于生产MTBE。然而,由于中国当前在建的乙醇能力再加上现有产能远低于明年预计的需求量,可能没有足够的乙醇来满足2020年全面实施E10汽油政策的目标,这可能至少在短期内支持MTBE。

未来5年北美600万吨甲醇产能投产

IHS Markit称,过去一年,受中国MTO装置经济性和开工率水平下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以及美中贸易战的影响,全球甲醇价格一直在下降。预计甲醇价格将从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中期恢复,然后再在2020年下半年维持震荡走势。

与此同时,伊朗甲醇产能增速放缓将被美国甲醇产能增速加快所抵消。纳什表示,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推迟伊朗一些新建甲醇项目,但美国一些新建甲醇项目将比预期提前投产。

IHS Markit还降低了其对中国市场甲醇需求的展望,当前预测2022年中国甲醇消费将下降,主要是因为来自于MTO和燃料两大领域的甲醇需求下降。IHS Markit称,2018—2024年中国甲醇需求年均增速预计为1.9%,远远低于2008—2018年10%以上的年均增速。

IHS Markit称,未来5年,北美将有大约600万吨的新建甲醇产能投产。其中美国将新建四套甲醇装置,特立尼达将新建一套装置,美国正在成为甲醇的净出口国。美中贸易摩擦或增加中国从美国进口甲醇的成本,高额关税可能导致美国的甲醇转向其他亚洲国家。

国内甲醇下游盈利能力参差不齐

今年以来,国内甲醇不同下游行业利润水平差距较大。其中,传统企业利润多数尚可,其中醋酸利润最为可观,自2017年盈利至今,最高达2600元/吨附近,创历史新高。其次是甲醛,受房地产刚需影响,加之环保对临沂检查力度加大,企业一直保持盈利状态,今年多在100元/吨以上,最高接近500元/吨,创历史同期新高。二甲醚缺乏稳定性,多数亏损。MTBE利润相对稳定,多数在200元/吨以下。而新兴企业中,MTO企业盈利较差,今年上半年多数情况下处于亏损中,最高接近-1000元/吨。详见表1。


MTBE需求遇阻、MTO开工率下降、北美产能骤增……甲醇太难了



内容来源:荆门石化庞晓华摘译自《Chemical Week》2019年10月15日刊,《中国化工信息》杂志,由中国化工信息信息周刊编辑整理

更多化工信息请关注微信:中国化工信息周刊(ID:CCN-weekly)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