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户外人的朋友圈里都被“四姑娘山大峰发生滑坠山难”的报道刷了屏。

10月18日,一名登山者在四姑娘山大峰海拔4500米处海子沟附近发生滑坠,经过6小时的搜救,救援队在滑坠地点下400米处发现该登山者,彼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这是四姑娘山自上世纪80年代开放至今,发生的首起山难事故。

而就在前不久的十一国庆长假期间,一起悲剧险些上演。

3名驴友前往希夏邦马大环线徒步,其中1人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肺水肿使他无法行动,团队被困于环线中的岗彭庆雪山,海拔高达5980 米,只有一个同伴的手机有信号。经过民警15多小时的不断搜寻,终于找到被困的3人。

同行人回忆说,如果没有警察驰援,队友的性命难保。

近年来,户外的热潮达到了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着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高海拔经历。

更多的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满心欢喜的出发,期待着成功归来。可由于很多人对这高海拔之上所隐藏的危险缺乏足够的地认识,因此让人悲痛惋惜的事故时常发生……

什么是高海拔?

攀登一次高海拔山峰,或者完成一次高海拔地区徒步,这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个很酷的计划。但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高海拔的攀登、徒步,它所带来的并非只是一段值得炫耀的经历和聊天时吹牛的谈资,首先我们要知道究竟高海拔是什么?

>>>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到达了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适应过程,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到达了这个高度,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决定了自身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到达了这个高度,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当然也有喜欢挑战极限的人会去攀登海拔超8000米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

高海拔对于人体最大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变高,空气的含氧量会低,大气压力也变低。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人生活在低海拔,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

2400米以上,偶尔会有人出现轻微反应,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递升阶梯和充足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

3000米以上,部分人容易开始出现高反症状;

超过5500米,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地适应;

6000米以上的高峰都是喜欢挑战地专业登山队最爱的地方。

是否会出现高原反应主要看每个人的身体状况。

高海拔要面对什么?

高海拔户外活动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你什么都不了解就盲目地追求刺激,那有可能你就会变成每年山难事故报告里面的下一个数字。

高海拔地区之上,不止有绝美的风景,还有着许多“看不见的陷阱”:随着海拔上升而降低的气温、含氧量、空气湿度,因海拔上升而剧烈增强的紫外线,以及在5500米以上的极高海拔人的生理功能经常会出现进行性紊乱、严重的高原反应。

引用自(《高原医学》 格日力,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

>>>

气温低

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会随之下降6℃,时而还会伴有大风大雾、暴雨暴雪等等,身体产生热的能力下降,时间久之就会导致体温下降,严重者则有失温的危险。

低温→体温低→移动能力降低→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之中,在高海拔,这是个相当可怕的事儿,也因此酿成了很多悲剧事故!

闻名户外圈的鳌太线,就流传着:“致命失温——鳌太线穿越的拦路者”。

>>>

含氧量低

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

因为人的神经组织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在缺氧情况下,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且暴露时间越长,损害越严重,特别是感知、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

缺氧、呼吸困难→高反→头晕头疼、全身无力→行动困难

今年国庆期间,珠峰东坡一男子因失温+高反,致使在下撤途中晕厥,随后没有了生命迹象。

>>>

湿度低

高海拔湿度较低,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嘴唇干裂、流鼻血等。

湿度低的最大危害就在于,做同样的运动所排出的水分会比在低海拔排出的水分更多,因而长时间运动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缺水→脱水→血液黏稠→影响行动

>>>

光照强

高原日照时间长,而且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中的尘埃和水蒸气少,被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就更强。

这时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3倍。与此同时,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人的皮肤也将因此遭受到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长时间紫外线照射→晒伤、体温过高→日光性皮炎

更多的人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徒步,选择去挑战更高更远更有难度的徒步越来越被人们追捧,一些高海拔徒步路线、雪山攀登活动也越来越火热。

然而,路线火热和线路成熟,都并不能代表它实际存在的风险会随之而降低。

可以说对真实的高海拔地区有越多的认识,也就越有可能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

当然,你要认识到的不止是高海拔,还有你自身的能力。

如何应对高海拔?

>>>

体能

体能储备是一个长期工作,经常性锻炼、跑步、爬山等等。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能,面对高海拔的线路,时间长、难度大、体能消耗快、氧气不足,导致自己的呼吸和运动没有节奏,很容易头晕脑胀、心跳加快,这都是高反的前兆。

>>>

适应能力

从平原地区上到高海拔地区,一般都需要至少1-2天左右的适应过程。尤其是户外线路上的环境较差、条件一般,不比普通旅游的有空调有美食有医院,在户外,有的只是高强度的拉练和勉强饱腹补充能量的食物,在户外,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

心理承受力

在出发之前,首先要对高海拔的活动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更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能力有清晰的认知,舒缓对心理的压力,放松心情,但绝不要高海拔户外活动当作从休闲游。

最美丽而干净的风景往往就深藏在远离城市的人迹稀罕高海拔地区,它们既拥有高耸入云的雪山、碧蓝辽阔的湖泊,也不乏山花遍野的草甸,宁静而平和。

也许高海拔户外活动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挑战自我。

然而,脚下的路没有人能够帮你走完,一切都要靠自己用汗水甚至泪水走下来。

在发现问题和苗头不对的时候,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要珍惜所谓来之不易的机会而盲目坚持,最终酿成大锅,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