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追日而“死”的夸父竟然复活了过来,所以,《山海经》第一次的记录,只有“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描述,并没有写夸父的身体化作什么。可偏偏有一个很有名的神人,在山海经里,出现了两次死亡记录。

我们知道,《山海经》是一部记录远古时期的山川地貌、人物事迹的传奇经典书籍。尽管里面的很多地名,如今没有被确定证实;也还有很多上古时期的神人,他们大多身负异禀,有着一些不可思议的本领,但是大多都遵循生老病死的规律。可偏偏有一个很有名的神人,在山海经里,出现了两次死亡记录。这大大违背了我们现代人的认知,是笔误吗?还是有其他隐秘的原因呢?
夸父追日
这个人就是夸父——夸父追日的夸父。我们先看看有关于他的记录。第一次关于夸父死亡的记录,是《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意思是说他追着太阳跑,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是,最后口渴而死。
第二次记录出现在《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意思是说应龙在南极打败了蚩尤和夸父,还杀了他们。
山海经
于是,同一个夸父,在同一本书中,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点出现了两次截然不同的死亡记录。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死去两次,当然,第一次死而复活者除外。因为《山海经》连都暂时无法确定,笔误也是有可能的,假如能排除笔误的情况,那么夸父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夸父
首先,最大可能即使夸父第一次被复活了。因为根据《山海经》的记录,夸父第一次是“口渴而死”,我们用现代医学只是分析,那就是“脱水”,然后导致休克。古人对于休克后的人体体征,肯定了解不是那么清楚,以为没有心跳就是死亡。夸父脱水休克倒地之后,手杖化作了“邓林”,也就是一片树林。
我们知道,树木的成长必定要有水分,在沙漠里是无法长出树林的。而夸父倒地的地方,手杖都能长成一片树林,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该处水份充足。于是,倒地休克昏迷的夸父,在无意识中慢慢补充了水份,最后竟然复活过来。
应龙
于是追日而“死”的夸父竟然复活了过来,所以,《山海经》第一次的记录,只有“弃其杖,化为邓林”的描述,并没有写夸父的身体化作什么。按照常理,手杖都可以化作树林的古神夸父,他的身体自然也应该化作一片山脉。比如“女娲之肠”,不就同样是《山海经》的记录吗?
有人会说,那为什么夸父第二次死后也没有化作什么呢,因为第二次夸父是被应龙吃了,被吃到肚子里了,自然就没有遗骸化作山川了,自然更不能再复活。于是,从此之后,后世再无夸父这个远古神人了。
山海经异兽图
尽管,夸父两次死亡记录的疑问能解释清楚,却由此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夸父为什么和蚩尤一起被应龙吃掉?他们为什么在一起,是结成联盟了吗?这其中,还隐藏着哪些隐秘的交易,或者计谋吗?我们下回继续分析,欢迎您提供这方面的线索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