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惜两人都相继去世,大明朝能打的将领只剩下常遇春的妻弟蓝玉和朱元璋养子沐英。蓝玉案是明朝历史上的大案,有人说这是朱元璋本人的性格使然,但是徐达和常遇春为何能够得到保全。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成都,发现了蜀王府内供奉着一具黄金涂装的人像。

这具人像居然是真人皮质,内务府的太监告诉张献忠,这正是凉国公蓝玉的人皮。

蓝玉肉身在此地被供奉已有两个多世纪了,朱元璋的大明朝已经延续了整整276年。张献忠除了震撼朱元璋的狠毒之外,更多的是感叹蓝玉罪有应得。

朱元璋在杀蓝玉之前,已经给了他两次机会,但是蓝玉置若罔闻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如此下场。


传说中的明朝被剥下的人皮

明朝初年,能够被称作为战神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大明头号战将徐达,另一个则是常胜将军常遇春。

可惜两人都相继去世,大明朝能打的将领只剩下常遇春的妻弟蓝玉和朱元璋养子沐英。

蓝玉的战力相对沐英还要高一个级别,故而在征战云南之时,沐英只是作为蓝玉的跟随。

蓝玉多次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朱元璋封侯,这是蓝玉之死的肇基。被封侯后的蓝玉逐渐膨胀,开始任性了起来。


蓝玉是继常遇春、徐达之后明朝初年的名将

洪武二十一年,是蓝玉的高光时刻,也是蓝玉危机四伏的时刻。

那一年,元朝余党大举进攻侵犯明朝边疆,蓝玉率大军十五万打败元军,一战封神。

这次胜利彻底了结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元朝余孽在这场战役中被诛杀殆尽,再也没有还手之力。

但是蓝玉的骄傲与高调在此时彻底暴露了出来,在喜峰关时,蓝玉竟然纵容士兵破坏关门,强行入内。这件事引起了朱元璋很大的不满,但是朱元璋还是给了蓝玉一次机会。


对抗元军让蓝玉一战封神,也是祸乱的开始

在蓝玉凯旋归来之时,朱元璋特意将“梁国公”改为了“凉国公”,并且将蓝玉的过错镌刻在铁片上,意在提醒蓝玉要收敛。

但是蓝玉死就死在了自己的高调任性上,他把朱元璋的提醒当成了耳旁风。

即便是常遇春这样的大将,在受到朱元璋宠爱之时,也异常低调,时刻保持冷静。

蓝玉终究不如他的姐夫成熟,接下来做的事情简直令人发指。他不仅在自己的府邸豢养了大量的义子门徒,还通过暴力手段抢夺了大量庄田。


蓝玉豢养了大量的家丁恶奴

这一点足以令朱元璋震怒了,但是蓝玉还有更过分的事情。

在军中,蓝玉开始独断专行,任意升调将领;公然和朝中的御史大夫作对,对他进行了驱赶。甚至在朱元璋提出封他做太子太傅的时候,当场拒绝,理由是自己要做太子太师。

这样一套的骚操作下来,朱元璋已经有了杀心,但是朱元璋还是念及常遇春的功劳以及蓝玉的战绩,对他进行了容忍,给了他第二次机会,但是蓝玉还是浪过了头。


蓝玉死前发出什么样的感叹?谁也不清楚

洪武二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多次在朝堂之上公然叱责蓝玉,并且有意不听取蓝玉的意见。

朱元璋的本意是通过自己温和的打压来提醒蓝玉,让他懂得收敛。但蓝玉是个小孩脾气,不仅当面顶嘴,还多次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情绪。这让朱元璋很没有面子,同时也开始了高度戒备。

事情终于在洪武二十六年爆发,锦衣卫指挥揭发蓝玉谋反,蓝玉全族被杀,并且株连到了两万多人。

蓝玉案是明朝历史上的大案,有人说这是朱元璋本人的性格使然,但是徐达和常遇春为何能够得到保全?蓝玉最终被剥下了人皮,制成了一具人像,这是他的罪有应得。


蓝玉案牵连了数万人,有两万余人被处死

朱元璋对蓝玉可谓是忍让之极,两次用不同的方式对他进行规劝,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是蓝玉始终不把朱元璋的机会放在眼里,反而变本加厉,这如何不是咎由自取呢?

蓝玉,真的不如他姐夫常遇春,最后不得善终,只能骂一句活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