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清平乐》前两集中涉及到的故事线其实相当丰富,除了赵祯的生母和嫡母,出场的重要人物还包括名相晏殊、少年韩琦、梁怀吉一家、赵祯的第一任皇后郭氏等等,前朝后宫都有铺陈还让观众觉得“节奏缓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导演张开宙对戏剧冲突的营造尚有不足。结果没等观众感受到一系列事件背后的意味深长,在第二集的结尾由王凯饰演的成年赵祯已经登场,长期手握治国大权的太后看似已经平稳退位让贤,相当闲适地带着后妃和贵戚们对新科进士的相貌评头论足起来。

说起靠自己的招牌就能吸引来观众的制作公司,正午阳光在当今的影视市场上绝对数一数二,凭借《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成功打下了“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名头。

因此,王凯、江疏影主演的古代传奇大戏《清平乐》刚一定档就成功吸引了观众们的注意力,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和质感一流的片花、剧照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尽管电视剧对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进行了堪称“魔改”的改编,原著中仁宗长女福康公主赵徽柔和内侍梁怀吉的缱绻爱情故事变成了副线,赵徽柔的父亲赵祯成为了男主角,但本着对“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的信赖,观众们基本不担心如此大刀阔斧的调整会严重影响剧本的质量。

看似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从昨晚《清平乐》正式开播之后弹幕和网友的反馈来看,目前这部剧没能获得“开门红”,估计又会再次重复《知否》的“低开高走”之路。

人文气息浓厚,剧情伏笔千里

不少观众对《清平乐》前两集的第一观感,是“慢”。

第一集的网络版长达54分钟,可谓“良心”,然而剧集开篇并没有很多人期待的朝堂风云,几乎整集都围绕着“小皇帝的妈妈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展开。

光是晏殊劝阻想要从皇陵将亲生母亲接回的小皇帝这个场景,就用去了十分钟,部分台词中还夹杂着大段艰深晦涩的古文,让已经习惯了不需要集中精力追剧的观众一时感到有些不适应。

其实回过头稍作剖析,就能发现剧情一直在有条不紊地铺开,并且每一步的发展都在为日后埋下伏笔。之所以没有采用像《琅琊榜》那样第一集前二十分钟迅速引入江左盟、琅琊阁、太子和誉王多方势力的推进方式,也是跟仁宗朝的历史背景和整部剧厚重的人文基调息息相关。

历史上的仁宗即位可以说顺风顺水,8岁被册封为皇太子,十三岁登基,由于年龄尚幼,在位初期由太后刘氏垂帘听政。《清平乐》从赵祯发现自己生母另有其人作为故事的切入点,展现的正是逐渐长大的赵祯和权倾朝野的太后刘氏之间夺权之战的序幕。

想要对生母尽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赵祯借着试图迎生母回宫也在对太后刘氏的权威展开试探和挑战,“朝堂论孝”讨论何为孝道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皇帝和太后当下悬殊的实力对比。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养母的权力阴影下,赵祯格外宽厚和善的性格和对于百姓的慈悲仁爱让他在日后真正做到了“治国如执秤”,始终如履薄冰地保持着朝堂与天下的微妙平衡,挣扎在为子、为夫、为父的骨肉亲情和为君的治国理念之间。

正是开头两集展现的一连串事件及背后深远的影响,一步步造就了作为君主开创了“仁宗盛治”,但不管是为子、为夫、为父都不得不将感情压在心底的赵祯,而他对生母强烈的愧疚和补偿之心也直接造成了福康公主赵徽柔的悲剧命运。

“缓慢”的原因是戏剧冲突不足

在《清平乐》前两集中涉及到的故事线其实相当丰富,除了赵祯的生母和嫡母,出场的重要人物还包括名相晏殊、少年韩琦、梁怀吉一家、赵祯的第一任皇后郭氏等等,前朝后宫都有铺陈还让观众觉得“节奏缓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导演张开宙对戏剧冲突的营造尚有不足。

少年赵祯态度强硬地想要迎生母回宫,孝顺之余未必没有制造“两宫并立”的局面,方便自己从垂帘听政的太后手中夺权的心思,借范仲淹丁忧的事情在朝堂上借题发挥,更是将与太后的不合摆在了明面。

可惜张开宙没能渲染出夺权之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慢悠悠的叙事风格总是让人出戏到以“宅斗”为核心的《知否》。问题是“宅斗”归根到底不过是“争产”,少年皇帝与垂帘听政的太后之间的争权稍有差池便是动摇国本的血雨腥风。

结果没等观众感受到一系列事件背后的意味深长,在第二集的结尾由王凯饰演的成年赵祯已经登场,长期手握治国大权的太后看似已经平稳退位让贤,相当闲适地带着后妃和贵戚们对新科进士的相貌评头论足起来。

本该有的“剑拔弩张”被拍成了“和风细雨”,再加上饰演少年赵祯的演员张家硕表演尚欠火候,将雄心勃勃的少年皇帝演成了一个青春叛逆期“熊孩子”,锋芒暗藏的夺权举动看起来更像跟长辈闹别扭,导致观众超高的期待值不断被消磨,难免会对剧集“从严”评价。

总体瑕不掩瑜,群戏值得期待

从导演张开宙的履历来看,他最初从事的是摄影工作,从摄影助理一步步做到了导演。因此,观众对他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优秀的镜头语言和构图,但与此同时,叙事节奏和场景转换可以说一直是他的“短板”。

在《清平乐》的弹幕中,就不停有观众提到“慢得让我想起看《知否》的时候”,甚至有网友吐槽“放着《琅琊榜》的作业为什么不抄”。事实上,虽然《琅琊榜》式的“单刀直入”有利于快速拉住观众注意力,但《清平乐》的题材和《琅琊榜》《知否》毕竟都有比较大的差距,并不能简单地说按照哪一部的手法拍会更好。

之前随着《知否》剧情的展开和成年明兰的登场,张开宙逐渐发挥出了自己的长处,让观众觉得渐入佳境。这一次69集的《清平乐》实际上也还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尤其是对成年宋仁宗治国理念和个人情感的刻画,还有群贤闪耀的朝堂戏都值得继续保持期待。

因此,目前若要对《清平乐》的成败和张开宙的水平下定论的话,恐怕还为时尚早,希望观众能给良心制作多一点耐心,认真品味之后再做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