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世界五大博物馆之首、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如果大家去过故宫,就知道故宫里永远的游客一直都是人满为患。(这是一组反映1988年故宫的老照片,当时的故宫游客人数并不多,门票约5角钱。)

【太和殿】资料显示,北京故宫最早开放是在1925年4月12日,当时先开放了部分区域,后来又增加开放古物书画、图书、文献陈列室,其中文献陈列室设在乐寿堂。当时乐寿堂也陈列了溥仪及婉容、文绣等人的照片,因此吸引了大量游客。

【故宫里的游客】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向民众正式开放,当天北京是万人空巷,第一天开放售票超过10万张。《大公报》报道:“十日十一日两日系全部开放,故游人较往日为多,开放之第一日,计有游人二万余。开放第二日,游人较第一日为多,计有三万余。清宫地址本属辽阔,然因游人过多,处处均现非常拥挤之象。”

【韵味十足的故宫】1988年的故宫尽管已经多次修缮,但是依旧韵味十足。以这张照片为例,照片中地面、墙壁都斑驳,但这就是当年故宫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当时游客也能近距离感触故宫,给人有种历经沧桑的美感 。

【照相摊位】北京故宫建筑平面布局为前朝后寝,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三路纵列,东西六宫环列,呈众星拱月之势。前朝为凸字形,在内廷为凹形,。凸凹的结合,犹如一个榫卯结构。

【汉白玉台阶上的中和殿】中和殿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外朝三大殿之一。明朝时,中和殿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满清入关后,中极殿改称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保和殿北侧的丹陛石】丹陛石是皇家身份的象征,它指皇家殿宇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那块大头,长长的,一般是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故宫三大殿南北两面都有巨大的丹陛石,其中保和殿北面的丹陛石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重达2000多吨。丹陛石常雕刻双龙、海、云、崖、宝珠等图案。其中宝珠象征皇权;双龙中一龙象征天帝,一龙象征皇帝,意谓皇权神授;海水和山石纹则象征江山永固。

【汉白玉台基】故宫三大殿位于汉白玉台基上,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三重台基上还有1142个龙头排水孔,这是最重要的排水系统。

【宫墙边的水缸(消防设施)】大家都知道,故宫多为木质结构,因此防火是第一要务。故宫原先有300多个水缸,如今保留200个左右。水缸腹宽口收、容量极大,而且装饰精美,两耳处还加挂着兽面铜环,又称“门海”、“吉祥缸”、“太平缸”等。侵华日军占领北京期间,偷走了一部分,后被熔化做成了子弹。

【游客抚摸铜龟】如今的北京故宫,早已闻名世界,每天游客如织。据最新报道,到2020年北京故宫开放区域将达到76?也就是说目前故宫至少有三成区域未开放。一些区域未开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工作人员的办公区;修缮保护区;其他用途,如消防器材仓库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