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書法家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從事書法研究30餘年,書法入選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展、全國第五屆書法展以及全軍第一、二、三、四、五屆書法展等百餘次,多次榮獲全國書法比賽一等獎,其作收藏故宮、中南海、國家博物館,亮相法國盧浮宮,並曾作爲國家文化符號先後於2008年,2011年分別搭載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中國神舟八號飛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飛越太空。曾在法、德等歐洲8國進行書法交流。

第三屆中國書協副主席李鐸評:丁嘉耕的書法“捃碑納帖,取博用宏。氣勢恢宏,老辣蒼勁。出唐入晉,絢麗多姿。中國書協副主席、北京市書協主席林岫評:“取法臻乎上,馳毫雅且新”。

雅昌拍賣查詢拍賣紀錄





中國的漢字是呈四方形的,繁體字筆畫要多些,寫起來端莊嚴謹,結構勻稱。簡化字,特別是筆畫少的字,很難寫勻稱。不過,在長篇的書法文章中,由於講究整體效果,簡化字有時也可以寫好,不必寫繁體字,也能體現書法之美,這就要看作者的書寫愛好了。





毛筆書法是古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智慧,與時代相吻合寫繁體更符合需要。習慣使然。 毛筆書法更講究架均。在架構方面,繁體字比簡體字更穩更厚重一些。比如:義字,繁體爲義。


首先有寫繁體字的習慣,書法家在學習書法時,主要是通過臨摹古代前人的優秀作品來學習提升的,古人幾千年書寫一直是繁體,這是文化傳承的正常習慣。書法家接觸的繁體就是書法上的母體,誰能割捨得掉,也沒有割捨的必要,我們之所以是文明古國,就是我們的文化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其次,寫繁體比寫簡體真的好看一些,繁體可以多形態多變化,更能適合不同個性的書法家,有更大的空間讓人去發揮。



文字既是書法的載體,也是文化的語言,這就決定了書法與文字與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漢字作爲中國書法的個體對象,其形態結構的變化會對書寫動作有直接影響,而對社會信息層面的“文化元素”沒有妨礙。當然,有的朋友說以前的象形、會意字,最能體現傳統智慧,這一點我不否認,但這屬於文字造字法的範疇,與其指代的社會信息內涵無關。簡言之,由簡體換繁體,對文化的衝擊影響微乎其微。











而由繁體到簡體,雖然形貌體態發生了變化,但這也並不影響書法藝術本身。從先時的甲骨文,到篆書,再到隸草楷行,漢字的形態一直髮生着變化,書法的精髓、藝術的本質變了嗎?完全沒有,而且不僅沒有減損,反而越來越豐富。

無論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都一直仍是書法的個體對象,與書法藝術的多少沒有任何實質的差異。寫繁體字可以詮釋藝術,寫簡體字也同樣可以展現精彩。對繁體字情有獨鍾的人,無外乎一種“臨摹式”的偏見,古人怎麼寫咱們就該怎麼寫,如果不一樣,就錯了。哪有這回事?啓功先生是當代大手,也常見以簡體入書法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