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锂电池之父、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近日透露,已研制出钠-玻璃电池,其储能力是当前锂电池的3倍。

论文和专利中介绍,钠-玻璃电池使用了掺杂钠或锂等碱金属的玻璃作为电解质(充放电时,离子穿过阳极和阴极的介质), 其储能力是当前锂电池的3倍,而且用于配置电动汽车后,可以分分钟满电,不再需要以小时计。新电池还具备安全、长寿命、成本低的特点,不再需要严格依赖锂来开发。

约翰·古迪纳夫在1922年7月25日于德国出生,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机械工程系教授、固体物理学家,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

年过九旬的他仍然奋斗在科研一线,致力于研发高密度、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解决人类的潜在能源问题。在近日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我不需要钱,不想做生意,只想单纯地解决问题。”(文:太平洋汽车网 曾惠君)

编辑推荐阅读:

为电气化打基础 宝马采购电池原材料超百亿欧

比亚迪宣布推出刀片电池 首发搭载汉车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