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2》不久前熱映,恐龍打架的畫面很是刺激,但是最後出來的那個人造恐龍卻讓人覺得背後一涼。當然,大家的恐懼也不是沒來由的,因爲基因技術已經基本發展到能復活大型生物的水平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在地球上重新看見幾千年前滅絕的動物了,比如,猛獁象。

  對此,美國著名暢銷作家本·莫茲裏奇有話要說,而且說來話也長,一不小心就寫成了一本書——《又見猛獁象》。作爲一個能把微積分寫成相聲的作家,本·莫茲裏奇在這本書裏繼續發揮他的特長,給我們帶來了復活猛獁象的前線報道。

  猛獁象的復活計劃,目前是在加尼福尼亞一家非盈利的公司進行。科學家們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將已經滅絕物種的基因進行編輯,然後轉變爲現存的近親物種的基因。這項技術將被應用到野生動植物的保護之中。

  復活一頭完整的猛獁象,只需三步

  這個聽上去激動人心的復活計劃大致是這樣的:

  1. 先從俄羅斯西伯利亞取得冰封長毛象的DNA,(2013年人們在西伯利亞冰層裏發現了完整的猛獁幼象,後來通過幼象的毛髮,獲得了猛獁象完整的細胞核);

  

  2. 再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它們融合到近親亞洲象的基因組中,以製作混種胚胎;

  

  3. 最後孕育出胚胎,就得到了我們已經滅絕4000年的猛獁象啦。

  復活生物的基因編輯技術現在對科學家來說早已經不是什麼難題。早在2003年,世上首隻已滅絕物種、布卡多山羊(bucardo)在西班牙一家實驗室中重見天日。雖然它只存活了短短几分鐘,但在此之後,生物復活技術開始突飛猛進。

  儘管有強大的技術支持,但復活猛獁象依然是個很龐大的工程,必將耗費幾十年甚至一個世紀的時間。

  猛獁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也是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最後一批西伯利亞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那時人類社會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的時代。

  首先,爲了確保猛獁象屬胚胎的所有基因都正確,從而避免老母豬生出豬八戒這樣的人間慘劇,科學家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來確保準確度。

  其次,要給這個胚胎找個代孕媽媽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而因爲合格的人工子宮因爲技術所限並不好造。亞洲象因爲和猛獁象有着近似的基因,是個“代孕”的好選擇。但儘管是近親,二者基因組差異仍達到4.7%,代孕極易流產,對亞洲象造成傷害。更何況亞洲象自己也是瀕臨滅絕的保護物種呢。

  第三,要讓猛獁象真正回家,同樣有很多考慮,野外生存和適應能力考慮一下?猛獁象長長的毛,厚實的皮下脂肪能夠抵禦冰川世紀的苦寒,但能不能在全球變暖的今天過得習慣?把把它們放在俄羅斯,它們打不過戰鬥民族咋辦?把它們放在美洲,萬一又給搞滅絕了咋整?

  總之,問題多多,困難重重,猛獁象的平安歸來還需要四方點贊,八方支援。

  除了猛獁象,它們也有望重見天日

  這家公司除了在嘗試復活猛獁象之外,還在嘗試復活那些比較小的動物。如果有足夠的金主爸爸,有望在2022年復活第一隻“代”候鴿,他們需要7個月的發育,就可以談戀愛生孩子,差不多發展10年它們就可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了。

  鴿子可以被複活,那麼其他已經滅絕的動物肯定會覺得自己也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目前排隊等待復活的動物有:

  

  石南雞,長的像家養雞,喫起來更像,被複活之後可以作爲先鋒物種培育其他鳥類。

  袋狼,塔斯馬尼亞島的頂級掠食者,大概是有點殘暴的,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被人類乾死了(袋狼OS:到底是誰殘暴啊)。

  

  恐鳥,新西蘭著名愛豆,長的像鴕鳥,跑起來更像。

  歐洲野牛,所有牛的爸爸。

  

  大海雀,不會飛的鳥兒。

  長尾鸚鵡,美國東部唯一的本土品牌。

  

  排隊的動物挺多,但是這些物種的基因被完整保存了下來,所以比較容易復活。

  雖然復活這件事情聽起來很刺激,但問題是,這到底有什麼好處?

  基因復活技術有什麼好處?

  現在有很多動物都在面臨滅絕的危險,基因復活技術讓它們覺得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因爲它們沒有近親不能結婚的概念,所以經常是大表哥和小表妹一對眼,就生一堆孩子,然後再重複下去,它們的後代就越來越不健康。當然,很多動物也是迫不得已,它們的數量本來就不多,找親戚做老婆了也是無奈。

  美國有一種叫黑腳雪貂的動物就面臨這樣的困境(穿貂的朋友請反思一下)。於是,科學家決定將兩隻35年前低溫保存了集體組織的雪貂復活。在復活的過程中,他們給雪貂介紹各種不同的對象,好讓它們的基因更豐富。

  當然,在博物館中也找到了現存的雪貂根本沒有的基因,如果給它復活了,那自然就增加了雪貂的基因。如果這一方法有效,那它將可以被多種瀕臨滅絕的物種所用,在滅絕的邊緣,這項技術能把它們拉回來。

  此外,很多動物也面臨入侵性疾病的困擾,它們又沒有醫保,生了病只能等死,就比如青蛙的壺菌、黑腳雪貂的森林鼠疫、夏威夷姚金娘花樹的枯死病、夏威夷森林鳥類瘧疾……那麼,能不能給這些動物打個永久疫苗,把抗病能力植入這些物種的基因裏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20世紀初,紐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從一種小麥中提取出了抗菌基因,然後把它植入到了得了枯死病的栗子樹中。

  在夏威夷森林裏,鳥類經常得瘧疾,這主要是因爲外來物種致倦庫蚊攜帶的病菌。沒有抗體的鳥兒們一旦被這種蚊子盯上,就是個有來無回。但是,通過一些基因技術,就可以消滅島上的蚊子,讓鳥兒得到保護。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基因救援”正在熱情開發中。正常情況下,野生種羣是可以克服困難自己演化的,但是因爲人類搞了許多突發狀況,讓原本按着自己的節奏演化的動物們有點懵逼,一時難以克服有些困難。所以,科學家需要做一些事情來提升野生種羣的“提升適應速度”。

  科學家的目標是精確地增強基因的生物多樣性來恢復生態的多樣性,而不是造出什麼奇怪的東西來。所以這個過程很需要匠人精神,一步步都要小心翼翼的,嚴謹的染色體分析,最小限度的基因調整,以及在各個層面對生態系統和個體基因進行持久監測都必不可少。

  相關書籍推薦

  《又見猛獁象》

  [美] 本·莫茲裏奇 著丨2018.07

  近期好文推薦

  「話題」我花20萬逃出體制內,未來十年,沒有什麼工作是穩定的

  「人物」汪曾祺:新中國第一代美食大V的自我修養

  「文化」90%在北京的人,都不知道的北京

  「書單」不可不看 · 每週新書丨2018年第31周

  「歷史」幾乎殺了自己所有王后的他,其實也很無奈啊...

  [商業] 江南春和他的電梯廣告帝國

  「話題」吳亦凡虎撲大戰背後,誰在乎真相是什麼?

  -End-

  2018.8.8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