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江西網

南昌持續“燒烤模式” 7月中暑患者較上月明顯增多

專家提醒: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高溫時段儘量少出門

省城南昌近期持續“燒烤模式”,還真有人“熱暈了”。7月24日,記者從南昌急救中心瞭解到,進入7月後,中暑人數明顯增多,7月1日至24日,37人次因中暑撥打120,比6月的8人次翻了好幾倍。如何防範這一輪高溫熱浪,中暑嚴重該如何自救?南昌急救中心專家給出了夏季必備“防暑攻略”。

關注——

省城醫院中暑患者激增

連日來,記者走訪省城各大醫院瞭解到,近日南昌中暑人數明顯上升。

據南昌急救中心統計:7月1日至24日,南昌120調度指揮中心調派急救任務出車4049次,救治患者羣衆2816人,其中羣衆呼救主訴中暑急救任務派出車37次,溺水5次。而6月份呼救主訴中暑調派急救任務出車僅8次(不包括中暑患者自己或在別人幫助下就醫者),呈明顯上升趨勢。

專家介紹,年老、體衰、疲勞、肥胖、飲酒、飢餓、身體狀態較差的人羣及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甲亢、發熱等疾病的病人容易中暑。另外服用影響汗腺分泌藥物,不利於身體排汗降溫,會導致中暑;環衛工人、交警、建築工人和農民等進行夏季室外作業的人羣也容易中暑。

警惕——

小心中暑引發熱射病

“高溫天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時,一定要小心熱射病。”急診科醫生提醒,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一種中暑,是因高溫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這時候身體產熱多,但不能散熱,人體熱平衡失調,體溫超過40℃,意識模糊,無汗,進入昏迷狀態。熱射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比較好,如果延誤了,造成的後果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即使恢復意識,也可能留下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的後遺症,導致癱瘓在牀。

醫生介紹,熱射病有兩類,一類是勞力型,在高溫高溼環境下作業,以建築工人和農民多見;另一類是非勞力型,體質比較差的老人、小孩等,在通風條件較差、溼度較大的環境中發病。醫生表示,發生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時,只要迅速將患者移到陰涼處休息,補充含鹽的水,密切觀察,如果1小時內體溫不能下降致39℃以下,應馬上就醫。

專家——

高溫天謹防“情緒中暑”

“燒烤模式”下,不僅影響人們的日常活動,也影響着人們的情緒、心境。在高溫天氣裏,不少人覺得自己變得煩躁易怒,遇到點小事就會與人發生爭吵,其實這可能是人們出現了“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徵”,簡單來說就是情緒中暑了。

南大二附院心身醫學科專家介紹,“情緒中暑”的主要症狀是心情煩躁、情緒低落、亂髮脾氣、精神萎靡、思維紊亂、行爲異常、對事物缺乏興趣等。“造成情緒中暑的內因,歸根結底是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差。”專家說,居民應該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及時調整工作計劃和生活節奏。

專家建議,要學會情緒表達和發泄,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以找朋友和親人談談心,聊聊天,學會釋放自己;白天儘量少出門,室內保持通風,補充足夠的水分,多喫清火的食物,可以喝喝菊花茶等;如果情緒持續不在狀態,應儘快就醫,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支招——

必備“防暑攻略”請收好

南昌急救中心專家提醒:高溫天氣外出要注意防暑降溫,老人、小孩、孕產婦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儘量避免在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高溫時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戶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高溫防曬工作,及時補充水分。

在氣溫達到36℃以上、溼度大等環境下,特別是高溫作業者和對高溫環境適應能力不足的老人、幼兒、患病人羣,容易發生中暑。

專家還特別提醒,千萬不要將嬰幼兒或兒童單獨留在汽車裏。在太陽照射下車內溫度會迅速升高,即便車窗留了縫隙,車內溫度還是可以短時間內迅速升高,此時留在車裏的任何人都有嚴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風險。

中暑臨牀表現

主要表現爲頭昏、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等症狀,體溫升高至38.5℃以上,嚴重者出現高熱、痙攣、驚厥、休克、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中暑注意事項

1.人中暑後很虛弱,在恢復過程中,飲食應清淡、易消化,補充必要的水分、鹽、蔬菜、水果,忌喫冰鎮生冷食物。

2.中暑患者應少量多次飲水,不要一次大量飲水。

3.一旦出現重症中暑或意識障礙,應立即撥打120及時送醫院作進一步處理。

4.中暑重在預防,長時間在太陽下時,要戴上遮陽帽;在室內工作時如溼度過大,要讓空氣流通;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

責任編輯:劉周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