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进过科巷,游荡过蓝旗街,穿梭过明瓦廊……

我们推荐过成百上千道美味,但总是有人说世界上还有更好吃的存在。

这一次我们把话筒交给了大家,吃过了半个地球之后,你最戒不掉的一道家乡菜是什么

那些关于故乡的故事,或是温暖,或是心酸,或是愧疚,或是搞笑......都被寄托在一道菜里,味蕾牵动起的每一根神经都直戳回忆,仿佛吃饭的瞬间,就能回到那熟悉的一方土地和曾经的欢声笑语。

1

@由麦茬

新疆 乌苏啤酒

我们新疆人最爱喝乌苏啤酒,度数高口味重。乌苏啤酒的logo就是wusu,喝完把瓶子倒过来,wusu就变成了nsnm——弄死你们。

2

@李大暑

湖南 辣椒炒肉

跟着老妈的顺位,我在外婆家的外孙里排行老二。

老龚、我、小潘,三个人是在外婆的炉火边围坐长大的。一起做作业、抢遥控器、玩飞行游戏,以及在家庭聚餐前负责点菜。老龚和小潘每餐总会点不同的菜,“二姨父烧的啤酒鸭”、“外婆蒸的腊肉”、“大姨做的拔丝香蕉”等,而我只钟意 “外公做的辣椒炒肉”。

今年春节,在外婆家吃团圆饭,饭桌上,外公默默把那盘辣椒炒肉推到我碗前,说:“多吃点。”我笑咪咪答应着。

从厨房出来的外婆说:“你不记得你们小时候喜欢点菜的游戏啦,你外公一直记得你最爱吃辣椒炒肉。”外公都记得,我却忘了。

3

@汩汩

山西 羊杂汤

我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大同靠近内蒙古,冬天的时候特别冷。大高三的时候,数学不好去老师那里补课。屋子是冷房子,只能承担挡风功能。

外面温度零下二十几将近三十,越坐越冷,整个屋子的冷气都渗进骨头里了,我坐着流鼻涕,画一条辅助线擦一下鼻头。

好容易补完课,骑着车子迎着刀子一样的风回家,脚上实在受不了了,失去知觉,又想想自己的成绩,坐在路阶就开始哭。

路边小摊里的阿姨给我拉进去,一碗羊杂汤摆在面前,急促的冒着热气,带着一股独属于辣椒的香气钻进鼻腔,平时讨厌的油花好像也变得美丽了,我伸出手摸着烫烫的大碗,整个人开始复苏。

粉条劲道地正到好处,没有一丢丢羊膻味儿,量给的正好,暖进了心里。阿姨特别温暖地和我笑了笑,冬天也很好。

4

@Lolita

青海 老酸奶

“酸奶~酸奶~”头裹着防晒纱巾,单肩挑着方形扁担的奶奶在每栋楼穿梭时候都会这样叫卖。

每次听见这样的声音,老妈都会拿出10块钱说:“快下去拿2碗。”鞋子不分左右踩上就下楼去找卖酸奶的。

因为是老买家她总是爽朗的笑着,找个阴凉处卸下扁担,西宁的夏天最高气温也就28度,风凉丝丝的,没有一分燥热。

妈妈也会慢悠悠的下来,看着她掀开盖在扁担上的小棉被,揭开玻璃盖子,里面是用自家小瓷碗盛的酿质的酸奶,香醇雪白的酸奶上有一层金黄的奶皮,弄些白糖洒在上面,酸酸甜甜入口即化,比夏天的冰糕还过瘾。

5

@灼灼

内蒙古 血肠

从呼伦贝尔大草原来北京的第九年,提起我的草原,脑中飘过的是一小盘子血肠,两三根懒洋洋地躺在盘子里,有一点小香葱和小香菜散落夹杂在中间。

血肠是取刚刚屠宰过的羊的小肠清洗干净,用漏斗灌入加过水,盐,葱花,香菜的羊鲜血,分成均匀的几段,用线扎紧,下锅蒸煮。

熟了之后,拿一根自己用小刀一截一截边切边趁热吃,味道新鲜,肠衣和内瓤的口感不同,但又同时刺激着你的味蕾。

一阵凉风铺面而来,夹杂着青草的味道。

小时候,我是跟父亲一起吃血肠,也是父亲教我用小刀切血肠,教我掌握牛羊肉的纹理,怎样吃好吃。

后面外出求学,父亲会送血肠来学校给我吃,异地他乡,夹杂着父亲的爱意,是情谊的味道。

6

@阿南

山东 酥鱼锅

远走那个山脚下的小镇整整10年了,当我走遍向往的远方,才发现这10年的奔波,仍没有走出那个少年的小镇。

小镇上,最能搅动馋虫的年味大菜叫做酥鱼锅。

那时候,围观爷爷做酥鱼锅是过年最神圣的仪式,孩子们总是叽叽喳喳让爷爷多放藕片,多放鱼肉……在炉火上慢慢熬制的10个小时,是最甜蜜的等待。

后来爷爷逝世,父亲开始操刀,那一层层鱼肉、海带、豆腐、藕片……,每一层垫上去的都是思念。

关于美食的记忆总是跟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西是醋味的,湖南是辣味的,浙江是甜味的......

当我们在家里张望远方的世界时,楼下买菜讨价还价时的争吵都可以成为你想离开的理由“为什么要如此计较几毛钱的事情,闲得慌吗?素质差!”

可是当你疲惫不堪讨回家中时,那些讨价还价的市井气息成为你可以片刻喘息的港湾。

我们用自己微弱的工资,喂养城市巨大的野心,每一份扔进去的努力都可能杳无音讯。

但是故乡的美食,每一道都可能带着家人专属的味道长途跋涉来到你的身边。

这几天,张嘉佳因为“外婆的菜谱”上了微博热搜。菜谱都来自新书《云边有个小卖部》,在张嘉佳笔下的刘十三,是每个在故乡和远方之间挣扎的每一个我们。

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个味道深藏记忆深处,难以戒掉。

它可以是任何味道,任何形态,却撬动我们内心柔软的缝隙,让我们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阔别《全世界》五年,张嘉佳新作《云边有个小卖部》回归经典写作。

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陪伴我们的人,写给我们在故乡生活的外婆。

张嘉佳说,如果你有时间打开,那请给他一个机会,陪伴你度过安静的阅读时光。

《全世界》上市期间,张嘉佳曾经走遍全国,从无数读者身边路过,巡回签售场场破记录。

《云边》上市后,新一轮签售活动也在进行中,他希望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见到更多的读者。

首发定于7月28日 14:00

南京凤凰国际书城

依然是从《全世界》的发生地南京开始

一切仿佛回到原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