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要解】释云:

「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

佛有三身,各论单、复。

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

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

虽辨「单、复」三身此论性德,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列。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此论修德,正指同居土中生化身以是同居土中所见故,仍复即报、即法也以佛身随横四土现故。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四悉 檀: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干城阳焰非魔,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邪,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非权,破《华严合论》之讹;非邪,破末世积迷之习。此二料简,尤大有关系。;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对此土释迦不久住,未来未成弥勒未生。正应发愿往生无现可依,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

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

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从此此字指一体三宝起信愿行,序「宗」;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唯一佛界为所缘境是真指南,不杂余事,序「教相」也,言略意周矣。初「序分」竟。

经言:「有世界名曰极乐,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此即净土「指方立相」之处,显极乐国土真实不虚,弥陀誓愿不假。既非过去已灭,亦非未来未成,正显现在实有。言其「有」者,大师言有四义:①令欣求。②令专一。③显极乐真实非虚;非阳焰,非缘影,非偏真涅槃。④令一切众生深证无生,与佛无二。

「有世界」显依报,「有佛」彰正报。先言依报,令欣慕;后言正报,令归命。其依正庄严,总摄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中。所谓「以名召德,罄无不尽」也。亦如莲池大师言:

极乐依正,言佛便周。

佛功德海,言名便周。

一名才举,万德齐圆。

经文「别序」中总标依报正报,为劝信劝愿,劝持名往生。信愿行成,必生净土,见佛闻法,速成正觉。五重玄义,皆总摄于此序中,故序分虽言略而意周。蕅益大师特判此段文为别序,即总彰一经纲要。于正宗分中,即大彰此义,显「极乐世界」之高妙殊胜,显「阿弥陀佛」之光明摄取。唯以佛界、佛名为所缘,不杂余事,但称名而求往。知此,则知一部经文前后相通,语语皆善,字字放光。如来悲心,处处流露无遗。

所谓「缘之所在,恩德洪深。」依报正报,即「缘」之所在自受 用;令欢喜信入,而深证佛果,则是「恩德」所在他受 用。如经言:「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此即净土一门,以国土名字作佛事之不可思议处。故经中处处言国土之依正庄严,言名号之无量功德,借此以摄有情回愿往生。末法众生,障深慧浅,难以自证佛果;唯此一门,托佛依正,可通入路。如道绰禅师言:「凡夫智浅,多依相求,决得往生。」

蕅益大师对三身阐释,乃常识教理,知与不知,皆无大碍;且无智我等,难尽其奥,故略而不释。可自参原文,及有关书籍。究其实,三身功德,全在一句名号中;能念佛往生,则三身圆彰,自然「圆见三身」。(待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