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当我们说起这40年,我们会说些什么?

“记得以前……”,“想不到现在……”

我们更喜欢用这样的句式来讲述故事。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国家的发展进程,

更写入每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历程,

它关乎我们的衣食住行,

参与我们的喜怒哀乐,

它是我们不可磨灭的鲜活的“日子”……

视频来源:福建画报、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联合制作的《改革开放40年•印迹》系列报道

曾经,打电话也是个“体力活”。

早期的“摇把子”电话,

在20世纪70至90年代的县城与农村,

人们仍是通过这种电话与外界联络。

“摇把子”电话

与此同时,电报也是人们常用的联络方式之一。

20世纪70~80年代,厦门邮电的电报员正在使用55型有线电传机收发电报

无论是“摇把子”还是发报机,

在当时不仅数量十分有限,

而且通讯费用昂贵,效率低下。

为了发报、打电话,

人们往往要长途跋涉,排队使用,

还经常碰上忙线等情况。

到了1982年,全国第一个

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在福州市正式开通,

让通讯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1980年,原福建省邮电管理局与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在福州签定引进万门程控电话系统的合同

1980年,福州万门程控机房工作场景

自此之后,电话渐渐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

高昂的价格让它成为当时家庭“三大件”之一。

20世纪90年代,电话、电视机与收音机曾并称为家庭的“三大件”

一个家庭只有一部电话的年代,

大家都经历过为了等电话或是打电话,

在家等上几个小时的情况。

电话成为了首选的通讯工具,但受限于空间。

后来,电话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拔地而起,

成为了那个年代独有的城市风景线。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处可见的公共电话亭

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一个新词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大哥大”,

第一代便携式电话,外型笨重,

在那个年代,拥有它却是身份的象征。

大哥大

工薪阶层也有属于自己的移动通信设备

——BP机。

在公共场合,滴滴声一响,

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把手伸向腰间查看BP机。

早期的BP机

专卖店里,BP机、“大哥大”各有市场

在便携通讯设备的初期,

“小灵通”也曾占有一席之地,

外型小巧、价格亲民、功能多样的特点,

让它深受大众喜爱。

“小灵通”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接打电话,还具备上网功能

21世纪,手机逐渐成为唯一移动通讯设备,

与“大哥大”、BP机、“小灵通”的昙花一现不同,

手机始终是移动通讯的唯一设备,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手机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拥有一部手机,在当时代表着时尚与前卫

随着技术发展,手机不仅增加了短信、彩信、拍照等功能,外型上也花样百出:滑盖、翻盖、全键盘等等

智能手机的推出,改变了手机的传统定义,手机从单纯的通讯设备,蜕变为集支付、娱乐、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口袋中的电脑”

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

手机直播出现在各大活动的现场

如今,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都被手机极大地改变了

手机的全能化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数字化建设的脚步日趋加快,

“大数据”时代正悄然到来。

2017年9月30日,福建省最大的云基地——中国电信东南云基地在厦门正式启用

通讯技术的飞跃,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享受国家图书馆海量数据资源

当前,5G的热度,已经远远超过信息通信领域的范畴

技术的发展,

让我们一点点改变沟通的形式,

沟通的进步,

又让我们与生活有了更为多彩的联结。

图 / 大海峡图片库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问题

请立马联系我们

- THE END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