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6日電 (烏婭娜)6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獲悉,改革開放40年來,內蒙古從喫返銷糧到自給自餘,從糧食生產能力落後到成爲中國13個糧食主產省區和6個糧食淨調出省區之一。今年,在克服局地較重自然災害影響下,糧食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糧食產量預計仍保持在3000萬噸以上,實現“十五連豐”。

記者瞭解到,1990年,內蒙古糧食自給問題得到根本解決,結束了多年來喫糧靠調入的歷史;1992年,糧食產量突破1000萬噸,開創了內蒙古糧食生產發展的新紀元;1996年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500公斤以上,由全國第26位躍居爲第3位;2005年內蒙古成爲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區之一;2008年,內蒙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首次突破2000萬噸關口,進入全國前10位,每年可調出糧食1000萬噸,成爲全國6個糧食淨調出省區之一;2017年內蒙古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3000萬噸以上,是國家名副其實的“糧倉”。

內蒙古農牧廳廳長孫振雲介紹:“今年以來,我們有力促進農村牧區生產關係和經營方式的變革,帶動了農牧業科技進步、適度規模經營快速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主要農作物良種率從改革初期的60%提高到現在的98%,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5%,農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4%。2017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84元,是1978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1元的96倍。”(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