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圓桌論壇:主持人爲北京電視臺養生堂主持人雅淇,參與討論的嘉賓有田豔濤、唐遠清、賈曉宏、白松、周寧、陸菁菁和王猛。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陸菁菁老師將學術語言科普化,爲大家介紹了什麼是輻射、哪些醫學影像手段有輻射、射線對人體的效應以及爲了“綠色安全”,醫生應該投入到科普的行列、在醫療實踐中注意防護、嚴格控制輻射劑量、爲患者科學解釋輻射的利弊。

“第二屆華夏腫瘤高峯論壇”於2019年10月26日-27日於北京建國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召開。大會以“規範、仁心、傳承、發展”爲主題,向全國乃至世界同道們展示和分享我國在腫瘤防治領域最新的成果和理念。

本次大會由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癌症基金會主辦,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肝臟腫瘤分會、結直腸癌肝轉移分會等8家分會聯合承辦。

健康科普分會場於2019年10月26日下午在北京建國國際會議中心二層報告廳如期舉辦。會議嘉賓是來自醫學界、法律界、傳媒界、出版界的專家學者,並且由北京電視臺養生堂主持人雅淇主持圓桌論壇,爲參會者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碰撞。

第二屆華夏腫瘤高峯論壇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蔡建強教授對健康科普分會場會議的如期順利舉辦表示祝賀,同時指出了健康科普的重要作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離不開科普的促進。

蔡建強教授

主持人風采

王旭東、薛志廣、陸菁菁

首位講者是來自北京日報社的首席記者賈曉宏老師。她講述了全媒體時代來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強調在這樣的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一定要握住“金話筒”。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講好醫學故事,需要變被動爲主動,注意以情緒帶動人,同時掌握新媒體特點。

賈曉宏老師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高級法官白松通過一名法官的視角聚焦當下的醫患糾紛。白松法官深刻剖析了當今醫患糾紛的現狀、引起醫患糾紛的成因,並且從法律層面爲和諧的醫患關係提供了建議。

白松法官

大會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田豔濤教授通過自己的科普之路,爲大家講述了臨牀、科研和科普之間的關係。田教授強調好的科普作品是來自患者、家屬、編導、醫生的共同參與與真情流露。在科普之路,田教授一邊創作,一邊收穫,幫助到了臨牀患者,也推動了臨牀科研。雖然目前醫學科普還面臨着很多問題,但是田教授表示付出時間、情懷,並掌握適當的技巧,科普之路將會越來越廣,將會幫助到更多的人。

田豔濤教授

圓桌論壇:主持人爲北京電視臺養生堂主持人雅淇,參與討論的嘉賓有田豔濤、唐遠清、賈曉宏、白松、周寧、陸菁菁和王猛。

主持人雅淇

田豔濤、唐遠清、賈曉宏、白松、周寧、陸菁菁、王猛

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從醫學、傳媒、法律、出版等角度,闡述了當今時代醫學科普的機遇與挑戰。主持人雅淇收集大衆關於健康科普的問題,結合時代背景,與專家學者深入溝通。我國目前傳媒研究的情況;在健康養生類節目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健康科普;健康養生類圖書出版的優勢與劣勢,如何通過圖書更好的科普;在醫生的角度,如何做好科普;大衆如何在健康信息良莠不齊的網絡時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

專家學者們針對目前醫學科普存在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希冀。參會人員積極與嘉賓互動,會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將討論再次推至高潮。

在融媒體時代,我們需要辯證的思考,理性的思維,堅持健康科普的科學性、專業性,爲大衆普及健康知識。

討論結束後,田豔濤教授爲與會嘉賓以及參會人員贈送田教授及團隊主編的科普著作《漫畫胃癌防治》《你不瞭解的胃癌》,希望傳遞溫暖和健康,讓更多的人受益。

贈書環節

主持人風采

張國輝、金偉森、邵康

人民衛生出版社公衛與預防醫學部策劃編輯周寧老師指出一本優秀的醫學科普圖書融合了學術、法律、經濟、藝術等多方面活動,它是在有限的空間,通過藝術化設計而創作出來的作品。出版人需要擁有保護作者、質疑、把讀者放在首位、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才能更好的爲一本優秀的科普作品保駕護航。

周寧老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麻醉科醫生王猛老師通過畫說科普,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科普創作的感悟。王猛老師從選題、立意、簡明、圖畫、語句、視野等方面通過生動的語言、趣味的圖片爲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演講。

王猛老師

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陸菁菁老師將學術語言科普化,爲大家介紹了什麼是輻射、哪些醫學影像手段有輻射、射線對人體的效應以及爲了“綠色安全”,醫生應該投入到科普的行列、在醫療實踐中注意防護、嚴格控制輻射劑量、爲患者科學解釋輻射的利弊。

陸菁菁老師

最後一位演講者,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唐遠清教授從理論層面介紹了融媒體時代及其傳播的十大特徵、關於健康傳播的基本理論以及融媒體時代健康傳播的實踐技巧。

唐遠清教授

健康科普分會場在田豔濤教授的主導,以及衆多專家學者的傾情參與中完美落幕。醫學科普之路漫漫,還需要更多專家學者、臨牀醫生的參與貢獻,大家一起爲健康中國助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