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她的工作室,她对室里每个东西都如数家珍,每一个葫芦都情有独钟,帅立敏拿起一个精致的小葫芦,认真地说:“这种葫芦因为个小胎薄,特别适合在面部做汤熨”,可能想到需要解释下“我们中学课本《扁鹊见蔡桓公》中‘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就是咱们的这种治疗方法,虽然有了千年的历史,但是这种传统的中医施药法没有完全失传,我很享受找回汤熨疗法的快乐”。帅老师的徒弟刘耀宗介绍:帅立敏老师是一个很单调的人,每天除了带徒弟,就是在工作室里,研究汤熨,她总结的八十一种汤熨手法,比现存典籍中的汤熨介绍还要丰富和有效。

过日子不可能总称心,我一直认为抱怨是生活中难免的事,不如意之事常十有八九,正常得很嘛,我知道这么想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不见得什么事都能让人遂意。但是怎么算过得不好?应该和谁比?我不能说不模糊。前些日子我认识了国医大师帅立敏,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一点震撼与感悟。

帅立敏是中医世家,从小承袭母亲医术。从小看母亲用金属容器为病人治疗,温度和药量很难把握。到了帅立敏这一代,帅立敏率先用葫芦做为容器,无论从温度,还是从效果上均大幅提升。

帅立敏老师。

走进帅立敏的“健升元”,一种静雅的气氛迎面袭来,帅立敏老师的众多弟子与患者耐心、低声交流,在患者焦急的脸上时而露出三分浅笑,暗淡的眼里时而放光,可以得知他们的疑问得到了解答,眼前的一幕在“健升元”内部简约的中式装潢映衬下,让我感觉自己宛若进入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之中。

帅立敏老师看我进来,上前和我打招呼:“欢迎你,王老师”。眼前的帅老师一点都不像五十多岁的中年女性,明媚的眼睛和匀称的身材,不由让人想起“逆生长”这个时髦的形容词。

“从哪里可以更好地了解汤熨呢?”我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来我的工作室吧!”帅立敏老师很自信地说道,上前引路带我走进了她的工作室。

走进帅老师的工作室,有淡淡地中药香,目光所及之处,均堆满了大量的葫芦,在葫芦的间隙里,可以看到书籍、熬中药的电陶炉、盛中药的砂锅、一个平日休息的单人床和一个办公桌以及上面的笔记本电脑,像极了一个单调而杂乱的库房,也像一个中药和葫芦的实验室,可能是帅老师顾及到屋里的杂乱向我解释道:“可能你看着杂乱无章,但在我的眼睛里井然有序,我能很快找到我想找到的葫芦,以及针对某种病症需要的药包。”帅立敏脸上充满了自信,并着重把“找到”两个字强调了下。走进她的工作室,她对室里每个东西都如数家珍,每一个葫芦都情有独钟,帅立敏拿起一个精致的小葫芦,认真地说:“这种葫芦因为个小胎薄,特别适合在面部做汤熨”,可能想到需要解释下“我们中学课本《扁鹊见蔡桓公》中‘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就是咱们的这种治疗方法,虽然有了千年的历史,但是这种传统的中医施药法没有完全失传,我很享受找回汤熨疗法的快乐”。

帅老师的徒弟刘耀宗介绍:帅立敏老师是一个很单调的人,每天除了带徒弟,就是在工作室里,研究汤熨,她总结的八十一种汤熨手法,比现存典籍中的汤熨介绍还要丰富和有效。

刘耀宗继续说:帅老师制医特别认真,也可以说特别投入。随手指向帅老师的笔记本电脑,说:帅老师的这个笔记本已经用了十几年,尽管配置可能已经落伍,但是这里面有她注入的大量心血。帅老师亲自为每一个病患建档。她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病患的档案重新审一遍,如果在这一过程当中,她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就会进行尝试。如果没有合适的病患,她经常在自己的身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得到验证以后才会推广,所以我们在治疗肩颈和腰肾方面有多种汤熨治疗方法。

我说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医药事业遭受巨大浩劫,其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希望帅老师谈一下感受。帅立敏可能意识到我的意思,她说“我小时候是闻着药香,背着中医典籍长大的,耳濡目染母亲的大家风范。从小立志发扬汤熨疗法,在这方面我感受不敏感。在我的生活中,我一心只是想把汤熨做好,多救治一些病患,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汤熨的研究中,我得到了快乐,能帮助病患,我分享了快乐”。

人原来可以活得这样精致、充实,不追求外露的多彩、不抱怨生活的不顺,不和他人比较,只是对标昨天,在自己的方寸之地精心耕耘,静待收获,并分享收获。

临走时,帅老师说她深爱着她的每一个葫芦,并为每一个葫芦量身订做了白色的棉麻布袋,问我觉得好看吗?我说好看。解开布袋绳口,往下一扒,葫芦探出了脑袋,她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充满精致和充实,一个懂得分享的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