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進她的工作室,她對室裏每個東西都如數家珍,每一個葫蘆都情有獨鍾,帥立敏拿起一個精緻的小葫蘆,認真地說:“這種葫蘆因爲個小胎薄,特別適合在面部做湯熨”,可能想到需要解釋下“我們中學課本《扁鵲見蔡桓公》中‘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就是咱們的這種治療方法,雖然有了千年的歷史,但是這種傳統的中醫施藥法沒有完全失傳,我很享受找回湯熨療法的快樂”。帥老師的徒弟劉耀宗介紹:帥立敏老師是一個很單調的人,每天除了帶徒弟,就是在工作室裏,研究湯熨,她總結的八十一種湯熨手法,比現存典籍中的湯熨介紹還要豐富和有效。

過日子不可能總稱心,我一直認爲抱怨是生活中難免的事,不如意之事常十有八九,正常得很嘛,我知道這麼想沒有什麼可指責之處,不見得什麼事都能讓人遂意。但是怎麼算過得不好?應該和誰比?我不能說不模糊。前些日子我認識了國醫大師帥立敏,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了一點震撼與感悟。

帥立敏是中醫世家,從小承襲母親醫術。從小看母親用金屬容器爲病人治療,溫度和藥量很難把握。到了帥立敏這一代,帥立敏率先用葫蘆做爲容器,無論從溫度,還是從效果上均大幅提升。

帥立敏老師。

走進帥立敏的“健昇元”,一種靜雅的氣氛迎面襲來,帥立敏老師的衆多弟子與患者耐心、低聲交流,在患者焦急的臉上時而露出三分淺笑,暗淡的眼裏時而放光,可以得知他們的疑問得到了解答,眼前的一幕在“健昇元”內部簡約的中式裝潢映襯下,讓我感覺自己宛若進入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之中。

帥立敏老師看我進來,上前和我打招呼:“歡迎你,王老師”。眼前的帥老師一點都不像五十多歲的中年女性,明媚的眼睛和勻稱的身材,不由讓人想起“逆生長”這個時髦的形容詞。

“從哪裏可以更好地瞭解湯熨呢?”我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來我的工作室吧!”帥立敏老師很自信地說道,上前引路帶我走進了她的工作室。

走進帥老師的工作室,有淡淡地中藥香,目光所及之處,均堆滿了大量的葫蘆,在葫蘆的間隙裏,可以看到書籍、熬中藥的電陶爐、盛中藥的砂鍋、一個平日休息的單人牀和一個辦公桌以及上面的筆記本電腦,像極了一個單調而雜亂的庫房,也像一箇中藥和葫蘆的實驗室,可能是帥老師顧及到屋裏的雜亂向我解釋道:“可能你看着雜亂無章,但在我的眼睛裏井然有序,我能很快找到我想找到的葫蘆,以及針對某種病症需要的藥包。”帥立敏臉上充滿了自信,並着重把“找到”兩個字強調了下。走進她的工作室,她對室裏每個東西都如數家珍,每一個葫蘆都情有獨鍾,帥立敏拿起一個精緻的小葫蘆,認真地說:“這種葫蘆因爲個小胎薄,特別適合在面部做湯熨”,可能想到需要解釋下“我們中學課本《扁鵲見蔡桓公》中‘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就是咱們的這種治療方法,雖然有了千年的歷史,但是這種傳統的中醫施藥法沒有完全失傳,我很享受找回湯熨療法的快樂”。

帥老師的徒弟劉耀宗介紹:帥立敏老師是一個很單調的人,每天除了帶徒弟,就是在工作室裏,研究湯熨,她總結的八十一種湯熨手法,比現存典籍中的湯熨介紹還要豐富和有效。

劉耀宗繼續說:帥老師制醫特別認真,也可以說特別投入。隨手指向帥老師的筆記本電腦,說:帥老師的這個筆記本已經用了十幾年,儘管配置可能已經落伍,但是這裏面有她注入的大量心血。帥老師親自爲每一個病患建檔。她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病患的檔案重新審一遍,如果在這一過程當中,她發現了一些新的治療方法,就會進行嘗試。如果沒有合適的病患,她經常在自己的身上嘗試,新的治療方法得到驗證以後纔會推廣,所以我們在治療肩頸和腰腎方面有多種湯熨治療方法。

我說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醫藥事業遭受巨大浩劫,其中最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中醫人才青黃不接,希望帥老師談一下感受。帥立敏可能意識到我的意思,她說“我小時候是聞着藥香,揹着中醫典籍長大的,耳濡目染母親的大家風範。從小立志發揚湯熨療法,在這方面我感受不敏感。在我的生活中,我一心只是想把湯熨做好,多救治一些病患,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在湯熨的研究中,我得到了快樂,能幫助病患,我分享了快樂”。

人原來可以活得這樣精緻、充實,不追求外露的多彩、不抱怨生活的不順,不和他人比較,只是對標昨天,在自己的方寸之地精心耕耘,靜待收穫,並分享收穫。

臨走時,帥老師說她深愛着她的每一個葫蘆,併爲每一個葫蘆量身訂做了白色的棉麻布袋,問我覺得好看嗎?我說好看。解開布袋繩口,往下一扒,葫蘆探出了腦袋,她好像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充滿精緻和充實,一個懂得分享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