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對於許多人而言,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存在,是可以付出一切去追求的存在。

這種觀點本身並沒有任何錯誤,只是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分不清楚是荷爾蒙作祟,還是真正的“真愛”。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一、無視世俗規則,真愛永遠至上

于徐志摩而言,陸小曼是他的女神。

在經歷了追求林徽因無果的失敗,在經歷了與張幼儀離婚的艱辛,他終於獲得了自由之身,可以肆無忌憚去追求真愛。

詩人的浪漫,讓他不會因爲失敗的愛情而死,因爲他對愛情,永遠抱有希望。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陸小曼是何許人也?

民國名媛,大學未畢業便通曉三國語言,年紀輕輕成爲民國外交部長顧維鈞欽定的女弟子,接待外賓也能得到落落大方的稱讚。

她真的很有才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名媛應該懂得的東西,她全部很精通。

同時,作爲陸家的獨女,她的一生幾乎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挫折,家人寵愛,事業順遂,唯有感情,是她認爲最大的痛苦。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當然,這份感情,在外人看來是郎才女貌,只是,作爲軍人的王賡確實沒有多少時間陪伴陸小曼,縱使門當戶對,於陸小曼而言,獨守空房的寂寞是常人所不能懂得的難受。

王賡是真的愛她,所以特地找來好友徐志摩來陪伴她,誰承想,反而做了一個順手人情,把自己的妻子推向了別人的陣地。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徐志摩不顧好友感情,不顧倫理道德,只顧着宣泄內心的真愛,不住地給陸小曼寫情書,露骨的話即使今天來看,都肉麻得要緊。

而陸小曼,因爲得到的幸福太容易,便不懂得珍惜,便也不顧世俗規則,毅然決然打掉孩子嫁給徐志摩。

兩人的結合,讓當時的輿論譁然,無論是兩方的家長,還是各自的好友,對此都是激烈的反對,可卻無法阻攔兩人追求真愛的步伐。

或許,這兩個人都是那種浪漫到骨子裏的人,寧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追求真愛吧。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二、與世界爲敵,也要娶你爲妻

閒言碎語,或謾罵或勸誡,於兩個沉迷於愛情中的人而言,都是阻攔他們在一起的風霜刀劍。他們一句也聽不進去,他們只想要爲自己的感情,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戰役。

那時,雖然離婚已經成爲潮流,可女性提出離婚,還是需要勇氣的。

那時,雖然新舊文化激烈碰撞,可“朋友妻,不可欺”依然是真理,徐志摩找到王賡坦白感情,也是需要勇氣的。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那時,陸小曼的母親對於“徐志摩”這三個字,都大動肝火,更不要提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那時,徐志摩的父親對於兩人的婚姻也是萬般阻撓,甚至不惜連連發電報喚回了國外學習的張幼儀。

那時,證婚人梁啓超在婚禮上怒斥徐志摩“用情不專”“做學問沒有成就”。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那時,徐志摩的母親只允許陸小曼用兩人抬的花轎入門,還稱六人轎子是第一次結婚用的,婆媳關係惡劣程度可見一斑。

……

很客觀的說,徐志摩爲了娶陸小曼,做了許多的努力,而陸小曼爲嫁徐志摩,同樣付出了許多,兩人甚至是冒着與世界爲敵的想法,想要在一起。

可他們忘記了,感情從來不是一場戰役。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三、婚姻不是愛情墳墓,真愛卻是罌粟花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給了陸小曼一場豪華的婚禮,做到了自己對她一生的承諾。

可婚後的日子,真的是理想生活嗎?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爬滿了蝨子。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其實,這話並不準確,婚姻也許只是揭露了愛情本來的面目。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當兩個人,放下戒備守在一起過日子,所有的缺點與優點統統暴露在對方面前,一起扛起生活的風風雨雨時候,當初戀愛時那個宛如王子或公主的人,到底是什麼模樣,才能真正看清。

陸小曼愛徐志摩的才情浪漫,便需要忍受他將喜愛的明星穿過的舞衣掛在牆上的“愛好“;

而徐志摩愛陸小曼的氣質才情和大膽,便需要忍受她喜愛奢華的物質,熱愛宴會,甚至嘗試吸毒的惡果。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婚姻只是將真相剖析在面前。

有些人懂得引導和包容,日子便越過越好,有些人只懂得指責和批評,日子便過得雞飛狗跳。

徐志摩後來與陸小曼長時間分居兩地,絕對不僅僅是陸小曼單方面的原因,後來兩人的家人都與之反目,也絕對不是健康的關係。

最初相愛的人,最終反目成仇,這本是最淒涼的結局。

爲了在一起,徐志摩與陸小曼頂了多少壓力?真愛是朵罌粟花

而陸小曼未必是不愛徐志摩的,否則不可能在聽聞徐志摩死訊,頓時覺得五雷轟頂。

可最可悲的,莫過於忽然懂得了珍惜,而想要珍惜的人已經不在。

真愛是朵罌粟花,在有些人的手裏,它是治病救人的良藥,在有些人的手裏,它是害人害己的毒藥。

其實應該怪罪的,不是追求真愛的事實,而是在這個過程裏,你所採取的行爲,以及得到真愛後的態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