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馬自達3(昂克賽拉)在美國洛杉磯車展首發。並且宣佈,可以壓燃的汽油發動機已經量產,並且搭載在全新馬自達3上。

SKYACTIV-X(第二代創馳藍天),來了!2.0L自然吸氣發動機,189馬力,230N.m

終於達到了同級別渦輪機的數據,相信比之前的第一代創馳藍天擁有更好的動力表現。擁有最高50%的理論熱效率,綜合油耗低至4L/100km。

馬自達從始至終就是爲了環保二字在努力。這款發動機是讓馬自達在環保領域又上了一個臺階。再進一步地說,馬自達這麼做,更是爲了生存。

馬自達的廣島總部裏一直有這麼一句話:

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這就是馬自達這家企業的精神。工匠和技術宅的精神,讓豐田都對他垂涎,並且拋出了橄欖枝,尋求合作。

今天我們就來追溯下馬自達的歷史: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馬自達歷史:

“Mazda”,中文名稱馬自達。這個名稱來源於創始人松田重次郎的姓氏——“松田”讀作“Matsuda”。1920年,是馬自達品牌起點的一年,1月30日,爲了重建即將倒閉的清谷商會,海塚新八召集了廣島財經界的頭目,合資創建了東洋軟木工業。不過東洋軟木工業實際上的創業者並不是海塚新八,海塚至短短半年社長的日子後,因病纏身而將社長的位子傳給了松田重次郎,也就是馬自達的創業者。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松田重次郎出生於1875年,14歲的時候便離家到外學習機械製作技術,1906年曾經發明出松田式抽水泵。1921年,松田重次郎回到故鄉的廣島接任東洋軟木工業的社長。當時東洋軟木工業主要向其隔熱材料生產商提供炭化軟木板,後來成功將炭化軟木板商品化,爲企業打下基礎。1927年東洋軟木工業公司改名爲東洋工業公司,兩年後開始了製作工業機械的業務,當中包括了摩托車。1930年,東洋工業將完成了的三十臺摩托車推出市面發售,並以“TOYO KOGYO”的字標作爲摩托車的車標。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馬自達最初使用的圖標以及字標

“企業,就必須拿出屬於自己的商品”,松田重次郎的想法引導下,花費了三年時間,於1931年10月“馬自達”品牌的第一款商品——三輪小卡車“馬自達號”。參照貝莎•本茨的紀念之旅,東洋工業於1936年發起了馬自達號長途旅行以作宣傳手段,四臺KC36型及一臺DC型馬自達號由鹿兒島出發至東京,歷時25天並完成了共2700公里的旅程。三輪小卡車成爲了馬自達造車的起點。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它就是馬自達品牌下第一款車——馬自達號

二次大戰爆發,廣島成爲了軍事工業重地。東洋工業在軍方的邀請下,開始製作軍用武器,公司的業務範圍也隨之擴大。1940年,東洋工業開始了四輪乘用汽車的開發。雖然戰爭爲東洋帶來了收入,卻險些把東洋的一切帶走。在廣島的廢墟中,東洋工業擔任了戰後重建企業的其中一員。

馬自達造車歷史裏有一名不可不提的人物,那就是松田恆次。早在1921年松田恆次便隨父入職當時的東洋軟木工業。1951年,老邁的松田重次郎將企業交給了兒子的松田恆次,任命其爲馬自達的第三代社長。在松田恆次擔任社長的19年裏,馬自達品牌下誕生了很多有名的車型,諸如馬自達第一臺乘用轎車360 Coupe、日系首款四門轎車Carol、全球戰略車Familia與Capella,豪華車型Luce、Bongo等,爲日後的馬自達打下根基。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當時的日本汽車市場,由Subaru 360開拓出微型車的新領域,小巧、經濟、實惠成爲了選車的條件,馬

馬自達品牌第一款乘用轎車——Mazda 360 Coupe發表於1960年,負責設計的是山本建一。Mazda 360 Coupe 搭載356cc V型兩氣缸引擎(16匹),部分部件由鎂合金製作。由於只有380公斤的重量,它是當時日系車最輕的一款車型。Mazda 360 Coupe以低至30萬日元的售價拼得了市場的關注度,向領導當時日本微型車市場的Subaru 360發出挑戰。不過,Mazda 360 Coupe只是那種2+2的雙門轎車,其車內空間實質上只夠容納兩名成年人。在能夠坐滿四名成年人的Subaru 360面前,Mazda 360 coupe並沒有取得怎麼樣的成績。在這種情況的促使下,馬自達開發出另一款車型微型車——Carol。Carol是日系微型轎車中首款擁有4門設計的車型,分別提供358cc/586cc兩款排量的直列4缸引擎。Carol一直髮展至今,目前合共6代車型。車系中的第四代車型開始,Carol的車身大部分部件由鈴木負責OEM,因此現行的馬自達Carol與鈴木奧拓屬於姐妹車的關係。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Carol發表於1962年,是馬自達的同時也是日系汽車中的首款四門微型轎車。

Familia系列與Capella系列是馬自達車系族譜裏兩款重要的戰略性車型,前者於1963年至2003年期間投產,後者於1970年至2002年期間投產。Familia系列車如其名,馬自達將它打造成一款成功的“家庭車型”。最初的Capella定位爲Familia的進階車型,其車型性格偏向運動,後來轉型爲的中級車型,擔任馬自達的中堅角色。Familia與Capella同爲馬自達的全球戰略性車型,當時馬自達習慣將這兩款車一起進行宣傳。Familia與Capella就是廣泛被認知的Mazda 323與Mazda 626。這兩款車型分別發展處Mazda 3(Axela)與Mazda 6(Atenza)。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馬自達最初啓用“Familia”這個命名,是在一款於1963年生產的輕型麪包車之上。

1960年代,日本汽車市場迎來了外國進口車的第一波衝擊。當時的日本車市掀起了一股“合併潮”,許多小車廠紛紛被吞併,東洋工業也受了不少這方面的壓力。然而,掌旗的松田恆次並不願意屈服於這股勢頭裏。

松田恆次不但繼承了社長的位置,也繼承了先父的思想,他同樣主張馬自達必須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他與山本建一攜手,涉足前人尚未成功穿越的轉子引擎領域。結果是成功的。在松田主導下,山本帶領的RE研究部成功將轉子引擎實用、量產化,以獨立的技術保持了馬自達品牌的自主性。Cosmo Sport成爲世界上第一款成功實用化的轉子引擎車型,爲日本的汽車市場裏掀起一股全新的“運動風”。自此之後,轉子引擎便成爲了馬自達的標誌。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經過RE研究部多年的奮鬥後,馬自達於1967年成功發表了搭載實用化轉子引擎的Cosmo Sport。

轉子引擎的實用化,爲馬自達汽車打響了名堂,而1970至1972的三年間,更是馬自達轉子引擎的全盛期。1970年11月,松田耕平代替父親松田恆次的位置,成爲馬自達的第四代會長。當時的松田耕平深信,只有轉子引擎纔是馬自達真正的路,因而主旨將轉子引擎投入到馬自達的所有主力車型中,當中包括Familia、Capella、Luce。然而諷刺的是,這個轉子引擎全面化計劃於1973年遇上了石油危機,汽油供應緊張的問題令大部分的車主對轉子引擎敬而遠之。馬自達品牌的銷售業績走進了前所未有的低谷。1977年,陷入經營危機的東洋工業,在銀行機構的介入下重整公司架構,松田耕平退位並由山崎芳樹接任,意味着東洋工業迎來了松田家時代的結束。

山崎芳樹於1977年至1984年期間在任東洋工業的第五代社長。在此期間,東洋工業公司架構經過重整,於1984年改名爲馬自達(以汽車品牌馬自達作公司重新命名)。在這數年間,馬自達成功將Familia與Capella兩款車型FF化,獲得了更大的商業利潤並渡過了公司的危險期。馬自達並沒有放棄轉子引擎,在住友銀行顧問和田淑弘的提議下,重新確立車型定位,轉子引擎只限投放於性能車型之上。這個時期裏馬自達再次開發出一款名車。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初代RX-7

繼Cosmo後,另一臺馬自達的標誌性車型發表於1978年,它就是Savanna RX-7(即初代RX-7,代號SA22C)。相比起前任車型Savanna Roatry(RX-3),它取得了更大的注目度及成績。馬自達針對轉子引擎油耗過大的問題,引進了二次空氣導入裝置“REAPS”。初代RX-7搭載的12A型雙轉子引擎在加入了REAPS後,獲得40%燃油經濟性的改善。1979年,初代RX-7進行了小改款,馬自達就12A型轉子引擎進行改良,實現稀薄燃燒化,不僅削減了REAPS造成的額外成本,亦讓轉子引擎的技術水平提高了一個級別。

1984年,技術部總監山本建一接任成爲第六代社長。1987年古田徳昌接任成爲第七代社長。就在古田上任的12月裏,馬自達宣佈與鈴木汽車共同生產合作計劃,由此時開始,馬自達部分車型開始由鈴木代工生產。1991年由住友銀行駐馬自達顧問和田淑弘接任第八代社長的位置。

馬自達在泡沫經濟高峯期的1989年裏,提倡5 Channel戰略,以5個子品牌系統進行銷售渠道的戰略性佈局。它們分別爲“Mazda”,“ Mazda εfini”,“Eunos”,“Autozam”及“Autorama”。當中,Eunos品牌下更是“車才輩出”,著名的Eunos Roadster(即第一代MX-5),擁有世界首發車載GPS導航的Eunos Cosmo,意大利名師Giugiaro設計的Eunos 500等。只不過5 Channel戰略很快隨着泡沫經濟的瓦解而失敗。過分的鋪張使馬自達自身再度陷入經營危機。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馬自達在福特的收購下走出了谷底,微型車Mazda 2(Demio)成爲了馬自達一根救命繩。由1996年開始,以Henry Wallace爲首,馬自達的連續四任社長均是來自福特的人。直至2003年,井卷久一上任第十三任社長,馬自達結束了福特人員領班的7年曆史。在井捲上任之年,馬自達全面退出高級車的市場,以Mazda 2、Mazda 3、Mazda 6、MX-5、RX-8作爲主力,集中於各類型中、小型車市場。2008年,由山內孝接任最新一任的馬自達社長。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馬自達於1989年選擇了美國作爲MX-5的首發地。這臺以“人馬一體”作爲開發概念MX-5,就美國人口味進行設計並取得很好的成績。在MX-5尚未出現之時,歐美地區的敞篷車市場就彷如一潭死水。MX-5在美國市場發售後,爲雙座敞篷車市場帶來了重生的契機,來自歐洲、美國、日本汽車大廠的雙座敞篷車型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諸如奔馳的SLK、寶馬的Z3、保時捷的Boxster、蓮花的Elise、本田的Beat等等。

馬自達經福特收購後推出的第一款車型,發表了Demio (Mazda 2)進行救市。Demio與第二代福特嘉年華共用引擎及其他部件。在5 Channel戰略遇上泡沫經濟而崩潰後,馬自達陷入經營危機。此時的馬自達,在福特的幫助下,短期間內將Demio車型完成並投入市面。實用性的設計加上低成本化的生產規模,使得Demio的銷量在短短10個月內突破10萬臺。因此,Demio又被稱作新一代“馬自達的救世主”。

馬自達的外國CEO馬克.菲爾德於2000年11月領導制定了馬自達'新世紀計劃 ',旨在建立能夠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汽車公司,通過強大的產品陣容來確保未來的持續發展。該計劃有4個核心:市場、產品、財政和人才培養。新的計劃實施後,產量下降了15%.。2002年馬自達實現淨利潤6500萬美元,是1982年以來盈利最多的一年。

2002年開始,馬自達公司先後推出了馬自達6(MAZDA6)、馬自達3(MAZDA3)、馬自達2(MAZDA2)、馬自達8(MAZDA8)、RX-8、Roadstar和CX-7等一系列新車型,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馬自達於2003年發表了搭載新型13B轉子引擎的RX-8。馬自達明確地表明,這是一臺“家用型的性能車”,因此它只是轉子引擎的繼承車型而非RX-7的後繼車型。RX-8採用特別的四門四座設計,車內能夠容納四名成年人。同時,馬自達針對環保課題,在RX-8上試行了氫動力版本的轉子引擎。

自福特於2010年將馬自達的持股比例從11%大幅度下修至3.5%後,雙方在新一代產品中已缺乏共用的技術和零組件,也使兩家車廠明顯漸行漸遠。

新世界後馬自達的歷史大家也都清楚,就不多做介紹了。

馬自達雖然銷量一般並不代表馬自達車不好,反而說明馬自達是個真正“造車”的企業,馬自達幾乎每款車型都離不開運動一詞,數據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調校的操控一流。馬自達在汽車界的執着是出了名的,別人都走渦輪增壓的旁門左道,我就偏偏要用自吸發動機死磕高壓縮比到底。

馬自達: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談馬自達歷史

關於馬自達有這樣一句話:有錢了就研究轉子,沒錢了就賣車,週而復始。還有人說,馬自達的主業是研究發動機,副業纔是賣車。15年馬自達又發佈了RX-VISION概念車,繼續在轉子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

馬自達這樣的車企,未必可能做到規模多大,但是在汽車界總會有他的一片天空,愛他的人瘋狂,不愛的也能找出各種理由。正應了那句話:企業不大,卻熠熠生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