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11月2日《人民公安報·劍蘭週刊》

身邊的風景

□郭 紅

在餐廳坐下,環顧四周,確實沒了那位老太太的蹤影。

沒來由的,竟鬆了口氣。

因臨時抽調工作,在這家酒店已住了一段時間。大半個月前,在早餐時,開始注意這位特殊的住客。

是被她嫺雅從容的氣度吸引,也是對她身份、行止的好奇。

看上去,她已是70左右的年紀,頭髮已花白稀疏,卻梳理得一絲不亂。每天,她總是在8點左右來到餐廳,總是獨自坐在靠門的那個角落,喫完後會把杯盤整理好,靜靜地一個人看一陣手機,然後在接近9點時獨自走出餐廳離開酒店。

她是誰?爲什麼會長時間獨自住在這個酒店?她每天一個人去哪裏?

對她的關注越多,越發現她的特別。她像普通老太太一樣,穿着格子襯衣、休閒褲,斜挎着老舊的黑色皮包,卻收拾得簡單幹淨,素雅整潔。她每天重複着相似的飲食,兩片面包,一點小菜,少量水果,再慢慢啜飲一杯咖啡。她獨自一人,不與他人交談溝通,在服務員收拾碗碟的時候,會帶着安靜的微笑,將自己整理好的杯盤遞上。一次,幾個嬉鬧的孩子撞在她身上,家長匆忙道歉,她沉默着報以溫和善意的笑,目光裏都是慈愛。

她的腰背挺得很直,步伐不疾不徐,每天就這麼靜靜地來了又去。舉手投足中,都是舊日時光沉澱出的溫婉雍容,含蓄而恬淡,孤單又神祕。

朋友們也都注意到她,猜測她爲什麼會在這樣的年紀,沒有親人兒女的陪伴,獨自一人在酒店住那麼長時間。比較務實的,覺得她應該是某一行業的專家,受附近大型國企之邀前來研討專業課題;浪漫的,揣度着她是不是受老伴或其他親友之託,來完成什麼未竟的心願;更有天馬行空的,臆想着她會不會是港臺或海外的遊子,家財萬貫卻孤單一人,葉落歸根,回鄉尋根尋夢,也尋找有緣人,託付鉅額家財……

好幾回,我想端着盤子,坐到她的對面,和她聊聊天,聽聽她的故事,想着也許能安撫一下她的寂寞。每到臨頭,卻又作罷,仍在鄰桌坐下,默默用目光關注她。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界限的。貿然闖入,即便心懷善意,對他人來說,也是一種打擾和冒犯。老人的恬靜與安詳,就像一幅迷濛的水墨畫卷,遠遠觀望、靜靜欣賞、暗暗猜想就好。

轉眼就到中秋,一個舉頭望明月、頷首思團圓的日子。回家休整的兩天,總忍不住想,那位老太太,該不會仍是獨自一人流連在外吧,該回到她的親人身邊了吧。

節後回酒店的第一個早晨,走進餐廳,目光自然看向門邊的角落,再匆匆環視一週,沒看到老人的身影,心中竟有一些釋然、一些安慰,和一聲發自內心的祝福。

在這之後,老人沒再出現,彷彿只是一顆流星劃過,我不知道她來自哪裏,去往何處,卻從此養成習慣,每天早餐時,默默觀察餐廳裏來往、出入的人羣。看着忙於出差、公務的人們狼吞虎嚥、步履匆匆;看着帶着父母、孩子旅遊的家庭相互埋怨又相互照應;看過小情侶目光交融裏會心的笑、老夫妻相攜相依中交握的手;聽過孩子的嬉鬧、絮絮的數落,還有“不知不覺就老了”“明年你還要陪我來”這樣偶爾飄過的竊竊私語……

點點滴滴,像一幕幕風景,市井、瑣碎,充滿煙火味,卻真實得溫情。

這些擦肩而過的身邊風景,是一張張陌生面孔真切而奔忙的生活。我們是看風景的人,也是別人眼中的風景。懷一顆細膩而敏銳的心,多一些觀望打量的目光,在默默地欣賞與路過中,將偶然注目的遭遇和邂逅,埋藏成一段特別的記憶。

這一路,風景常在。

(作者單位:貴陽鐵路公安處)(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

散文 | 這一刻,溼漉漉的警服最美

小小說 | 梔子花開

劍蘭人語 | “偷”來的愛也能治癒傷口

警營原創 | 如一股凜冽的風穿過世界與靈魂

聽雨夜讀 | 京都舊書市一瞥

小小說 | 大偵探

觀影 | 艱難而又拼盡全力的每一天

小說 | 做一條野生鯉魚

聲 明

《劍蘭週刊》所刊作品的微信製作發佈權歸人民公安報社副刊部所有,任何其它機構或個人的微信公號不得在未取得書面許可的前提下擅自發布《劍蘭週刊》作品。違者我們將嚴格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