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12月27日生于广东乐昌县。时为中日甲午战后,他的父亲因仰慕岳飞,取名薛仰岳,后来自己改名为薛岳。1907 年,薛岳进入黄埔陆军小学习军事,1910年毕业。

薛岳1914年,二次革命后薛岳加入中华革命党,不久,恢复学生生涯,投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受训两年。毕业后,再入保定军校第六期,与张发奎、李汉魂、吴逸志、邓演达为同期同学。也就是这位“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终究被蒋介石弃用。那么,为什么呢?其一,曾在内战期间,密谋“倒蒋投共”。其二,宋美龄、蒋经国等对薛岳之立场动向,警惕已久世人皆知,国民党军队将领当中,白崇禧、薛岳、孙立人那是佼佼者。但自蒋介石败走台湾以来,白、薛、孙三人是都没有被重用。白崇禧不用讲,他的政策立场从来都是反蒋介。孙立人也不需多说,一脚“通共”,一脚亲美,也曾想推翻蒋介石。这段在《短史记》中有相关记载。薛岳在内战期间,曾密谋“倒蒋投共”那么,薛岳呢?同白崇禧、孙立人雷同,去台湾后的薛岳是被长期闲置。为什么被闲置,与倒蒋通共有着很大关系。
1944年,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薛岳与李济深曾在史迪威的支持下,打算重新组阁新政府。实际上薛岳倒蒋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无论是从李济深那里,还是美国方面。

但通共此节,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从大陆解密档案文件来看,1949年5月左右,薛岳与我党来往密切,曾经也一度承诺要反蒋。我们都知道薛岳是抗日战神,但他的本质上不能给够算一个纯粹的军人,政治色彩很浓厚。不说其他,三次长沙会战便是例子。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曾经说“我国军人无耻,可谓达于极点”。说的便是薛岳在长沙会战期间,政治考量远甚于军事谋划,把战报搞的谎话连篇。此外,我们知道粤系、桂系一直是蒋介石的心病。1948年的时候,薛岳曾与余汉谋、张发奎等粤籍军人合谋,欲扶植孙科组阁。可惜的也是,粤系不敌桂系,薛岳等人的谋划始终未成。
此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淮海死战苦战,薛岳又与张发奎、余汉谋提出“粤人治粤”之口号,意在将宋子文驱离广东。时局所迫,蒋介石当时也是被迫无奈服软,毕竟薛岳非他嫡系。这件事的结果是:
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张发奎为陆军总司令。

据记载,后来薛岳欲在粤组织工农革命政府,曾对李宗仁说,你不参加,我也要决心干。组织工农革命政府,似乎是大势所趋。但在蒋介石看来,无疑是反叛。如果说薛岳的立场,不被国民党知晓,显然是不可能的。据记载宋美龄、蒋经国等对薛岳之立场动向,警惕已久。值得分析的是,薛岳倒戈是真,但在粤系与桂系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尤其与桂系矛盾较大。有相关电文中称,须待白崇禧等人离开广东后,才能举事。可见,薛岳当时在薛岳倒戈一事上,是前前后后从积极变的不太积极,甚至暂停打消。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薛岳走马广东之初,宋美龄就由美国致电蒋经国,询问“薛岳态度近来究竟如何?而蒋经国的回复则是:“人心之坏,出人意料,万分寒心。薛之态度暂无特殊之表示”。诚然,薛岳在抗战当中对日军的打击最大,歼灭日军也最多,他是日军最惧怕的中国将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了大功。
我们知道蒋介石败退台湾,薛岳的部队直到1950年才从海南岛撤退。到了台湾后,蒋介石对薛岳是非常尊重,甚至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