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共和國共成長|李娜“娜”不一樣的網球生涯

開辦一所“不以培養冠軍爲目的”的網球學校一直都是李娜的夢想,在她眼裏,“培養冠軍是體校做的事情”,而她只是想讓孩子們“享受這項運動的樂趣”。

本刊記者 王海珍

李娜是中國女子網球界的領軍人物。1982年2月26日生於湖北武漢,6歲開始練習網球,1999年轉爲職業選手,從網球低級別賽事一路打到四大滿貫。第一個獲得WTA巡迴賽單打冠軍的中國人,闖進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強。李娜是我國擊敗世界前十強次數最多的球員,目前在WTA正式比賽中累計勝場達26次。李娜有諸多稱號,例如中國第一個WTA女雙冠軍,中國第一個WTA單打冠軍,第一個WTA頂級賽冠軍,第一個大滿貫女單決賽。據說在法網決賽當晚,有超過1.16億的中國人觀看了比賽——這是2011年中國收視率最高的單場體育比賽。央視更是史無前例地重播了兩次,其中一次是在黃金時段。之後,“娜”便成了熱詞——娜是傳奇、娜是歷史、娜一刻、娜麼美麗——李娜的名字被插花般嵌入各種標題。

自李娜成名之後,圍繞在她身上的爭議一直不斷,放在時代變遷的長河中,放在大變革大發展的當下,李娜之爭僅是一朵水花,而它折射出的,是一個嘈雜而又充滿活力的特定年代。

網球是世界上最普及、商業化程度最高的運動項目之一,而歷史悠久的四大滿貫賽事更是皇冠上的明珠,奪取大滿貫,曾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網壇遙不可及的夢,李娜在3年內兩次登頂,像是在向錯愕中的人們確認:這是真的。作爲一箇中國運動員,李娜在全球頂級商業賽事中取得的成就,無人企及。

在某些方面,李娜身上體現出了不起的體育精神,這讓她接近於“運動家”的定義。比如追求卓越的巨大動力。放眼國際網壇,30歲以後還在改變核心技術、完成自身提升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李娜做到了,連推動了此次改變的卡洛斯·羅德里格斯都表示難以置信。“我對她最大的敬意,來自於她年過三十還能有改變的勇氣。”

自2014年宣佈退役後,李娜也一直沒離開過大衆視野,她身上的標籤越貼越多,影響力絲毫不減當年。李娜退役之際,路透社評價她是“中國的象徵”。這評價太重,當事人無法承受之重。她喜歡消解意義,強調只是爲個人而努力。或許與姚明一樣,她讓世界看到中國體育的另一種可能。退役後,李娜入選國際網球名人堂,成爲亞洲首個獲此殊榮的運動員。再次走入聚光燈下,李娜坦言:“退役的時候沒有想過名人堂的事情,因爲進入名人堂不是成績很好就可以,必須要對網球運動做出一定貢獻。”

推廣網球運動確實佔據了李娜退役後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開辦一所“不以培養冠軍爲目的”的網球學校一直都是李娜的夢想,在她眼裏,“培養冠軍是體校做的事情”,而她只是想讓孩子們“享受這項運動的樂趣”。

網球就是李娜生命的底色,她退役後做的一切事情都與這項最愛的運動密不可分。雖然又上綜藝,又拍電影,但在李娜看來,這更像是一種打破大衆對退役運動員偏見的方式。

不知不覺,距離李娜退役已經過去了5年,時間除了帶給她細微的皺紋之外,還有生活的智慧。在退役後第一部生活自述紀錄片《娜就是我》中,這個16歲就立志要打進職業前十的倔強女孩,終於表示“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年齡漸長之間,脾氣火爆的李娜學會了和周圍的世界握手言和。

我與共和國共成長|李娜“娜”不一樣的網球生涯

我與共和國共成長|李娜“娜”不一樣的網球生涯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