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总会给父母带来无尽的惊喜。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民国期间,山东曲阜有这样一个孩子,无数人都期待他的出生。出生那天,政府派军队守卫产房,省长更是来到现场见证。

不仅如此,当孩子出生后,国家竟然放了13颗礼炮庆祝。谁有这么大的排场?这个人就是孔子的第77代传人、袭封32代衍圣公孔德成。孔子在中国有着崇高的地位,他死后被历朝历代追谥,从尼父头衔一直到最后的大成至圣先师,可见人们对孔子的尊重,正如此孔德成获得了很高的地位。


正如此,当孔子直系后代出生后,尤其作为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必然受到人们的关注。民国九年农历正月初四,即1920年2月23日,第30代衍圣公孔令贻妻子王氏临产。如果是男孩,那么这个孩子必然是下一代衍圣公。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北洋政府派军队包围了产房,五步一设岗,而且还派了一位将军坐镇。北洋政府甚至还让山东省长屈映光,率领孟庆棠、颜世镛、曾繁山三氏的奉祀官同时在场监督。总之,大家对这个孩子抱之很大期待,孔府上下更是一片忙碌,就连平时只在重大庆典、迎接圣旨才打开的大门,此时也洞开。


重重保护之下,孔德成终于顺利出生了。孔府先是命人在曲阜城内四处敲锣13下,通报孔德成的出生,“北洋政府亦于曲阜鸣礼炮十三响,以志圣裔不辍之庆。随后复圣颜子奉祀官颜世镛负责在其出生证明上签字公证,上报北京内务府。”

当年6月6日,这天是孔德成的满百日庆典,孔府收到了北洋政府徐世昌大总统守令,“民国九年四月二十日 奉 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为衍圣公。 此令。”也就是说,孔德成从此刻起,身份彻底变化,成为“衍圣公”。


孔德成出生不久,母亲因产热去世,后由嫡母陶氏抚养。北伐战争结束后,蔡元培以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的名义废止春祀孔典礼,并且提出“取消衍圣公,收孔庙、孔林归国有”的主张。不过,“衍圣公”的头衔得以暂时保留。

1935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将“衍圣公”的头衔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抗战全面爆发后,孔德成一家辗转汉口、重庆等地,继续传播儒家思想。1949年国民党败退大陆时,孔德成去了台湾,临走时他还将孔府重要文物带去了台湾。


孔德成去台湾后也没闲着,先后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人类学系兼任教授,主讲“三礼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铜彝器研究”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孔德成在台湾病逝,终年89岁。

参考资料:《孔子家族》、《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