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總會給父母帶來無盡的驚喜。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民國期間,山東曲阜有這樣一個孩子,無數人都期待他的出生。出生那天,政府派軍隊守衛產房,省長更是來到現場見證。

不僅如此,當孩子出生後,國家竟然放了13顆禮炮慶祝。誰有這麼大的排場?這個人就是孔子的第77代傳人、襲封32代衍聖公孔德成。孔子在中國有着崇高的地位,他死後被歷朝歷代追諡,從尼父頭銜一直到最後的大成至聖先師,可見人們對孔子的尊重,正如此孔德成獲得了很高的地位。


正如此,當孔子直系後代出生後,尤其作爲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必然受到人們的關注。民國九年農曆正月初四,即1920年2月23日,第30代衍聖公孔令貽妻子王氏臨產。如果是男孩,那麼這個孩子必然是下一代衍聖公。

爲了防止出現意外,北洋政府派軍隊包圍了產房,五步一設崗,而且還派了一位將軍坐鎮。北洋政府甚至還讓山東省長屈映光,率領孟慶棠、顏世鏞、曾繁山三氏的奉祀官同時在場監督。總之,大家對這個孩子抱之很大期待,孔府上下更是一片忙碌,就連平時只在重大慶典、迎接聖旨纔打開的大門,此時也洞開。


重重保護之下,孔德成終於順利出生了。孔府先是命人在曲阜城內四處敲鑼13下,通報孔德成的出生,“北洋政府亦於曲阜鳴禮炮十三響,以志聖裔不輟之慶。隨後復聖顏子奉祀官顏世鏞負責在其出生證明上簽字公證,上報北京內務府。”

當年6月6日,這天是孔德成的滿百日慶典,孔府收到了北洋政府徐世昌大總統守令,“民國九年四月二十日 奉 大總統令孔德成襲封爲衍聖公。 此令。”也就是說,孔德成從此刻起,身份徹底變化,成爲“衍聖公”。


孔德成出生不久,母親因產熱去世,後由嫡母陶氏撫養。北伐戰爭結束後,蔡元培以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的名義廢止春祀孔典禮,並且提出“取消衍聖公,收孔廟、孔林歸國有”的主張。不過,“衍聖公”的頭銜得以暫時保留。

1935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將“衍聖公”的頭銜改爲“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抗戰全面爆發後,孔德成一家輾轉漢口、重慶等地,繼續傳播儒家思想。1949年國民黨敗退大陸時,孔德成去了臺灣,臨走時他還將孔府重要文物帶去了臺灣。


孔德成去臺灣後也沒閒着,先後在臺灣大學中文系、人類學系兼任教授,主講“三禮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銅彝器研究”等課程。2008年10月28日,孔德成在臺灣病逝,終年89歲。

參考資料:《孔子家族》、《末代衍聖公孔德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