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徐紅)訊,作爲登陸A股的首家未盈利公司,澤璟製藥(688266.SH)在上市之前沒有任何實現商業化銷售的產品。而就在近期,公司旗下核心品種-多納非尼提交了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上市申請,這也意味着,公司營業收入很快就可以取得零的突破。

但提交上市申請只是第一步,產品獲批上市後該怎麼賣?上市後又是否能賣得好?對於投資人來說,這些問題同樣關鍵。

出於成本、現金流等方面考慮,很多創新藥企業在推動首個產品的商業化生產與銷售時,一般會傾向於選擇合作銷售的模式。如復宏漢霖(02696.HK)首個上市產品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即交由復星醫藥(600196.SH)負責銷售。而近日剛過會的準科創板公司-神州細胞首款即將上市的產品-SCT400(利珀妥單抗)此前也曾尋求與石藥集團(01093.HK)合作,希望能借由更具渠道優勢的後者進行銷售。

而澤璟製藥選擇的是另一條路,即自建營銷團隊。

日前,業內有消息傳出,今年上半年澤璟製藥已經開啓營銷團隊的組建,目前公司商業運營的管理團隊成員已經全部到位。澤璟製藥商業運營部由銷售、市場、醫學、商務及多元化等多個部門組成,各部門負責人均有多年的跨國藥企任職經歷與銷售經驗。其中,市場營銷副總裁丁偉在加入澤璟之前,曾在默沙東中國負責默沙東重磅PD-1抑制劑可瑞達的市場管理工作。

"我們的市場團隊一直都在組建當中,現在應該說領導已經到位,整個部門的架構也基本搭建完畢,但還會有一些一線銷售人員的招聘。"當《科創板日報》記者就此事致電公司進行求證時,公司證券部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對於澤璟製藥選擇自建銷售隊伍,業內也不乏質疑聲,認爲"這可能會錯過最佳的推廣時機"。不過,也有人對此持不同意見,認爲自銷與合作銷售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企業最終的選擇往往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產品、發展戰略等各種因素。

"澤璟選擇一開始就組建自營隊伍或是考慮到公司未來幾年會有數個產品陸續上市,相關產品比較多的話自銷就能顯示出優勢。"一位不願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分析道。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9日,澤璟製藥正在開展11個主要創新藥物的29項在研項目,其中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外用重組人凝血酶、鹽酸傑克替尼片及奧卡替尼的多種適應症已分別處於II/III期臨牀試驗階段。

在提交了多納非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上市申請後,澤璟製藥還計劃於2020年、2021年分別提交多納非尼三線治療晚期結直腸癌以及治療局部晚期/轉移性放射性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的NDA申請(新藥上市申請)。另外,澤璟目前處於III期臨牀試驗階段的外用重組人凝血酶也計劃於2021年提交上市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肝癌一線治療領域的競爭已日趨激烈,多納非尼所面臨的處境用"前有圍堵,後有追兵"來形容也不爲過。因此,公司所建立的銷售力量最後能否厚積薄發對澤璟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此前,早在澤璟製藥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並接受上交所問詢的時候,《科創板日報》便曾有報道指出,由於已上市的肝癌一線治療藥物-索拉非尼中國化合物專利將於2020年1月到期,並且國內已有多家企業佈局索拉非尼仿製藥,因此對於澤璟的多納非尼來說,後期勢必將面臨索拉非尼仿製藥所帶來的價格壓力。(相關報道:https://www.cls.cn/depth/386500)

對此,澤璟製藥在其之後的註冊稿、招股說明書等材料中亦作出了相關的風險提示。根據公司在註冊稿中的提示,目前已上市的治療一線肝細胞癌的靶向藥物爲德國拜耳公司的索拉非尼和日本衛材公司的侖伐替尼,其中除了索拉非尼以外,侖伐替尼的化合物專利保護期也將於2021年10月到期。因此,多納非尼獲批上市銷售後,將與索拉非尼及侖伐替尼直接競爭,也將與索拉非尼及侖伐替尼各自專利到期後的仿製藥展開競爭。

公開資料顯示,索拉非尼仿製藥方面,目前國內已有兩家公司--重慶藥友和江西山香分別於2018年1月6日和2018年8月27日提交了上市申請。侖伐替尼的首仿爭奪戰中,目前正大天晴、南京先聲以及齊魯製藥三家均已報產。

而除了要與已上市的兩款藥物及其仿製藥競爭以外,越來越多的創新靶向療法如近年來極其火爆的PD-1單抗也開始進入肝癌這個領域,這同樣會給多納非尼帶來壓力。

目前,百時美施貴寶的PD-1抗體納武利尤單抗(Opdivo,歐狄沃)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經索拉非尼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細胞患者。雖然O藥相同的適應症還未在國內獲批上市,但國內並不缺少PD-1抗體治療晚期肝細胞的臨牀研究,其中恆瑞醫藥(600276.SH)的卡瑞利珠單抗肝癌相關的臨牀研究有8項,並且其中的3個晚期肝細胞癌已經進入臨牀III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