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外交部經濟外交和邦事務司近日發佈了《印度2019-2020年經濟報告》。讓我們從這份報告,來了解一下這個南亞的鄰國。

一、經濟增速

印度2019年GDP爲2.94萬億美元,超過英國和法國,成爲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2019-20財年經濟增長5%,爲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長率。但預計2020-2021財年經濟增長率將恢復到6%-6.5%。

印度過去五年的經濟增長平均爲6.9%,服務業和信息技術通訊行業是印度增長最快的行業。2019-2020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資躍升15%至261億美元。經常賬目數字佔GDP比例從2018-19的2.1%縮減至2019-20的1.5%。

2019年印度製造業出口額增長13.4%,總出口額增長10.9%;製造業進口額增長12.7%,總進口金額增長8.6%。製造業貿易順差同比增長0.7%,總貿易順差增長2.3%。

由於非稅收收入增加,印度稅收經常收入逐年增長,2019年4月至12月期間,商品服務稅每月總收入有五次超過了1萬億盧比。外資熱錢迴流,外匯儲備增加,截止2020年1月10日的外匯儲備爲4612億美元。

海外印度僑民2019-20上半年匯款38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50%。據世界銀行統計,印度海外僑民匯款一直領先中國,高居世界第一。2018年印度海外僑民匯款回印度金額爲790億美元,中國海外華僑匯款690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墨西哥、菲律賓和埃及。

印度的返鄉匯款不斷增加,2016年爲627億美元,2017年653億美元,2018年更是增加到了790億美元之多,2019年應該已經超過了800億美元。

二、改革

爲促進投資、消費和出口,印度在2019年推行了如下改革:

在破產法下加速破產解決過程、爲壓力較大的房產業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業放寬信貸、宣佈2019-2025國家基礎設施計劃。

印度要成爲5萬億美元經濟體,還需要着力改善營商環境,培育市場自由競爭的氛圍。

印度的股票市場進行了註冊制改革後,Sensex市場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中存活時間從60年驟減至12年。市場每五年就淘汰1/3的公司,新公司、產品和技術層出不窮。

三、1.4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

印度政府計劃2020-25年間在基礎設施上投資1.4萬億美元,促進經濟增長。

投資將主要集中在公路、鐵路、民航、航運、電信、石油和天然氣、能源、採礦和房地產領域。

印度國家基礎設施計劃將提升印度基礎設施的水平,讓增長更具包容性;完善的基礎設施將創造就業、提高生活便利度併爲所有人提供獲得公共服務的公平渠道;印度有着良好的機遇來規劃類似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和出口的發展軌跡。

四、就業

據世界銀行報告,201年印度新成立公司的數量全球第三。2014-2018年間新成立公司的複合年增長率爲12.2%,而2006-2014年間爲3.8%。2018年新成立12.4萬間公司,比2014年增長約80%。新註冊公司增加10%可帶來GDP1.8%的增長。

印度將通過發展加工型製造業,使印度到2025年前把世界出口市場份額提高至3.5%,到2030年前提高至6%。到2025年前創造4000萬個薪資豐厚的新崗位,到2030年創造80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印度要在2025年前成爲5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必須提升商品的附加值,網絡產品的出口將貢獻附加值增幅的25%。印度將採取以下方式推動商品附加值的提升:勞動密集型行業大規模專業化、重點促成大規模組裝運營、擴大對發達國家高端市場的出口、用貿易政策驅動整體產業鏈。

印度就業率從2011-12年的18%增長5%至2017-18年的23%,2019年增加了2620萬個新工作崗位,其中1210萬個在農村地區,1390萬個在城鎮。經濟中的正式就業總量從2011-12年的8%增長至2017-18年的9.98%。

五、營商環境

在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排名中,印度從2014年的第142位躍升79位至2019年的第63位。印度連續三年位列進步最大的前十名國家之中。

印度改善了解決破產、建築許可、跨境貿易、登記房產、納稅、電力獲得和創業等方面,但在創業便利度、房產登記、納稅和執行合同等方面仍然落後。

1、物流。相對於商品出口,印度進口的物流流程比出口的更有效率。通過班加羅爾機場的電子產品出口和進口表明印度的物流流程是世界級的。印度船隻週轉時間從2010-11年的4.67天減半至2018-19的2.48天。

印度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需要物流、稅務和海關、航運和港口部門的協調,對個別行業如旅遊業和製造業,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方法。

2、森林覆蓋率。2019年印度森林和樹木覆蓋面積擴大,已達8070萬公頃,佔印度地理面積的24.56%24.56%。

3、社會服務支出。中央和各邦政府在社會服務的支出佔GDP比例從2014-15年的6.2%增長至2019-20的7.7%。

4、人類發展指數。印度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從2017年第130位上升至2018年第129位。印度人類發展指數平均每年增長1.34%,是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5、教育與衛生。印度初級、高級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需要提高,政府正推行全國掃盲計劃以彌合差距。由於大部分農村地區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的下降,印度勞動力市場的性別差距進一步擴大。60%處於生產年齡段的女性在從事家務。農村和城鎮地區家庭房屋分別有76.7%和96%是水泥結構。印度已啓動了10年的農村衛生戰略。

莫迪政府原本的目標是讓印度在2024年GDP達到5萬億美元,但隨着印度經濟增長速度在2019年的逐季度下降,這一目標已經不太可能。在這份官方最新的印度經濟報告裏,印度的經濟發展目標已經修改爲2025年GDP達到5萬億美元。對於印度來說,比較優勢在於其龐大的人口和年輕的年齡結構帶來的人口紅利,將給印度帶來十幾年的經濟發展窗口期。

同樣是發展經濟,當年印度選擇了承接發達國家服務業轉移,而中國選擇了承接發達國家製造業轉移。選擇決定了結果,沒有製造業支撐的服務業是很難擁有全球競爭力的。

如今印度也學習中國,開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並以市場換技術,要求外企把製造業工廠搬到印度國內生產。印度能否像中國一樣,能夠成爲世界製造業的重鎮,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