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560期)在中国古代史上,刘邦的意义可谓重大,至少有三点:第一点是刘邦是第一位汉人皇帝,是汉民族的骄傲;第二点是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把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进一步推进,使得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这种政体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延续;第三点是汉朝开启了以儒家为主要治国理念的历史新阶段。从这三点来看,刘邦还是非常了不起的,与秦始皇一样,堪称千古一帝。


不过对于多数朋友来说,刘邦的厉害之处,是打败了楚霸王项羽。楚霸王项羽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史上的战神,战无不胜,所向无敌,但是最终却败在刘邦手里。这说明刘邦也有着非常之处,斩白蛇起义的刘邦到底有何异能,其实刘邦自己都说过,那就是他麾下有执政高手萧何、谋神张良、兵仙韩信,他的成功全赖于这些牛人的辛勤付出,而他最终取得天下,在于他能够使用并驾驭这些牛人。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其实这也间接体现了他天生就具有做皇帝的天赋:即帝王术、驭人术。

可是在后来,也就是西汉初期,发生了一件事,令人不由产生了一点疑惑,那就是刘邦连项羽都能打败,为啥最后面对4个老头却束手无策?此事说来,原因可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着重回顾一下这一段历史小插曲。

这个小插曲事件的关联人物主要有10个,分别为太子刘盈,赵王刘如意,戚夫人、吕后、刘邦、张良,4个老头。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刘邦因亲率大军征伐英布,不幸被流箭射中,后来回到长安后,就一直在病中。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95年,这时候的刘邦已经是位62岁的老人了。高龄加上重病,刘邦可能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于是就想安顿后事。不过在他的计划中,有一件事最为惊险,那就是废立太子: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

太子刘盈乃是刘邦和吕雉所生,刘邦称帝时,就立刘盈做了太子,当时刘盈才9岁。史载中说刘邦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原因是刘盈的性格特点不像他,有点太文气了,显得软弱仁慈。反而倒是对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非常喜欢,原因按照刘邦的说法,是因为刘如意像他。

刘邦这个计划几乎遭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对,但是刘邦态度很坚决,朝中没人能够阻止,刘盈之母吕后非常着急,就找张良想办法。张良就给吕后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请出天下名士的代表人物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是谁?《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他们分别为东园公、甪(lu)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说起此4人,那可厉害了,他们都是秦始皇时期70位博士官中最为著名的4位。后来秦亡后,他们厌倦做官,就隐居商山。刘邦曾经想请出这4位名满天下的智谋之士,但是却遭到拒绝。


在宴会上,刘邦看到商山四皓跟在刘盈身后,虽然只是露了一下脸,类似于友情演出,但却足以令刘邦深感意外。刘邦问商山四皓,“我请诸位很多年,你们都拒绝了我,如今怎么跟随了我的儿子呢?”

商山四皓回答道:“陛下您傲慢无礼,而太子则是恭敬仁慈,这天下的有志之士人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

此言一出,刘邦就知道,废立太子的事要黄了。所以他对自己最宠爱的戚夫人摊牌:“你都看到了,现在连我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为太子鞍前马后,这太子看来是动不了了。”

刘邦这话一点不假,如果动刘盈,那就是与天下士人为敌了,更何况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赞成废掉太子刘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怎么可能会拿着自己的辛苦打下的江山来取悦一个爱妾的片刻喜悦呢?所以刘邦对戚夫人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又见戚夫人哭的梨花带雨,不忍心,只好让她跳舞,自己作歌一曲: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当然结果是刘邦并没有换太子。但是此事的记载,不管是《史记》《汉书》,抑或是《资治通鉴》,在后世史学家一苇漂洋看来依然有诸多疑点:

其一是刘邦真的打算废掉太子刘盈吗?我们都知道刘邦是一个政治家,或者说是一个实业家,从刘邦起家,再到刘邦的性格,以及刘邦的行事作风,比如曾经在逃命途中不惜把儿子从车上踢下去。刘邦做事的风格一直是非常务实,凡事都是从利益出发。那么刘邦怎么可能单纯从刘盈不像自己,而刘如意更聪明就随便改立太子?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朝中大臣,不管是萧何、张良,还是叔孙通等,都是竭力反对废刘盈、立刘如意的。倘若按照这种情况来看的话,如果真如刘如意做了太子,朝中大臣全是反对派的情况下,刘如意岂不是真成了孤家寡人,这天下若君臣不和,那么还能够稳定发展吗?深谙帝王之道的刘邦岂能想不到这一点呢?

其二是刘邦改变主意非常有戏剧性,甚至显得有点随意和任性,前面坚决要废立,朝中功臣都劝不住,却因商山四皓的一场友情演出(在宴会上出现之后,就离开了)就顿时改变了废立的计划。这一点不太符合刘邦的行事作风。

其三是有史家认为这不过是刘邦给戚夫人玩的一个小把戏。按照史载来看的话,随着吕后年老色衰,戚夫人凭借美貌成为刘邦最宠爱的妃子,但是戚夫人这个女人并不是一个安分的女人,她的欲望和想法还是非常多的。她经常在刘邦耳边吹风,甚至是哭哭啼啼提要求,其中最为苛刻的一个要求就是立她的儿子刘如意做太子。

其实仔细想一想,戚夫人这算是太有心计了,甚至是可怕。作为一个妃子,自己不能安分守己,也不让自己的儿子消停。尤其是夺太子之位,这可是大忌。搁在有些皇帝,直接先把她废掉。刘邦虽然没有废她,但刘邦的内心怎么可能对戚夫人没看法呢?

能够驾驭张良、韩信之辈的刘邦,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小的戚夫人玩弄于股掌?因此,史家认为,所谓的商山四皓跟着刘盈出现,不过是刘邦私下默许的一个策略,就是为了打消宠妃戚夫人的念头。这样,两全其美。毕竟,刘邦是喜欢戚夫人的,但是刘邦是不喜欢戚夫人的废立太子想法的。而商山四皓的出现,这两个问题全解决了,一是保住了太子刘盈之位,二是也没有伤害宠妃戚夫人。这样,才符合刘邦的行事风格。

结语:从历史记载的事件,再结合后世史学家提出的疑点,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刘盈废立这件事上,史载并不完全可靠,疑点有2:一是后世史家对吕后的干政等行为是存在不满的,所以史家对吕后是持批判态度的,为了进一步黑吕雉,用残害戚夫人母子来做文章,或夸大事实,同时,对戚夫人母子抱着同情心理,这也是有可能的。


二是刘邦和项羽的问题,按说古代胜王败寇是定律,但后世史家对项羽之命运和结局却抱着过多的同情心理,甚至是赞美,尤其从司马迁《史记》开始。这也使得史家在记述的时候,难免把感情倾向于项羽一方,而在对待刘邦记述的时候,有一些批评的情绪。废立太子这种事,或许原来是另外一种样子,比如刘邦是为了安抚宠妃戚夫人的情绪,但到了史家的那里,却成了铁案。这在刘邦,是非常冤枉的。

总之,以笔者之见,以刘邦之帝王之术和行事作风,不应该出现废立太子这么极端的事。刘邦既然能够认清天下是因自己用人得当而得到的,那就更不会顶着所有大臣都反对的风险还要坚持废立。那么此中到底有何玄机,还请各位看官理性发表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