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渠5.6级地震发生在海拔4600多米的高原地区,各调查点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县城海拔4200米,氧气稀薄、呼吸困难,天寒地冻、饥寒难耐,大部分队员出现不同症状的高原反应,但在地震灾害面前工作队无人退缩,迎难而上,江小林副局长现场亲自指挥,中心站、州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应急协同联动机制,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后勤保障,队员们各司其职,现场考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在各方共同协作和石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配合支持下,通过大家不懈努力,4月5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完成并发布,标志着“4·1”石渠5.6级地震现场考察工作顺利收关。根据省局指示,由副站长张利兵带队的5人现场工作队员立即赶赴甘孜州应急管理局,通过视频调度,对地震灾情进行了初步了解,就现场工作协调等问题与州应急管理局交换意见,对现场工作队在物资后勤保障、道路交通和与地方党委政府衔接等方面提前进行安排,为现场工作队赶赴石渠县震区能顺利开展工作做好各项前期基础性工作。

4月1日20时23分,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长须贡马乡附近(震中:北纬33.04°,东经98.92°)发生5.6级地震。

一、反应迅速,快速应对

地震发生后,康定地震中心站立即启动《康定地震中心站地震应急预案》,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应急队员在10分钟之内完成了集结,紧急部署应急工作任务,快速调配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分组分工,确定赴现场工作人员,迅速完成了赴现场物资设备的准备及车辆调度等工作。快速组织力量开展紧急震情会商,通知各科室台强化震情值班,做好地震序列统计,通知在外人员返岗待命。第一时间向局分管领导江小林同志汇报应急工作安排情况,与甘孜州应急管理局取得联系,协调应急联动相关事宜。根据省局指示,由副站长张利兵带队的5人现场工作队员立即赶赴甘孜州应急管理局,通过视频调度,对地震灾情进行了初步了解,就现场工作协调等问题与州应急管理局交换意见,对现场工作队在物资后勤保障、道路交通和与地方党委政府衔接等方面提前进行安排,为现场工作队赶赴石渠县震区能顺利开展工作做好各项前期基础性工作。

初步了解灾情,现场部署工作

与石渠县主要领导交换意见

二、保障有力,全力以赴

4月2日,省局、中心站、州应急管理局联合现场工作队共赴石渠县震区,全程近700公里。站、局紧密合作,协调开辟绿色通道,做好保障服务,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道路经过10余小时的艰难跋涉,全体队员安全抵达石渠县。中心站确定2名身体素质好,懂地方语言的同志参与现场灾害调查,连夜入住震中附近乡镇,以最快的速度开展灾情摸排,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救灾指导、科普宣传、舆情回应等现场工作。

现场核灾

现场核灾2

三、团结协作,共克时艰

石渠5.6级地震发生在海拔4600多米的高原地区,各调查点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县城海拔4200米,氧气稀薄、呼吸困难,天寒地冻、饥寒难耐,大部分队员出现不同症状的高原反应,但在地震灾害面前工作队无人退缩,迎难而上,江小林副局长现场亲自指挥,中心站、州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应急协同联动机制,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后勤保障,队员们各司其职,现场考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在各方共同协作和石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配合支持下,通过大家不懈努力,4月5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完成并发布,标志着“4·1”石渠5.6级地震现场考察工作顺利收关。

在四川省地震局党组的统一指挥下,石渠5.6级地震再次检验了中心站在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特别是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地区震灾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体现了地震灾害面前地震部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在雪域高原展示了当代地震人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行业精神,同时也为今后在高原地区开展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积累了一些值得总结有益经验和做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