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羊窝子村格外热闹,鞭炮齐鸣,人声鼎沸,乡亲们纷纷前来朝贺伍阿荣老汉乔迁新居。昔日破败不堪的土坯房改造一新,摇身一变成了白墙红瓦的新房,笑容可掬的伍阿荣老汉忙不迭地向乡亲们道谢,他从来没有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够住进新房,高兴得合不上嘴,激动地连连作揖,幸福的眼泪扑簌簌向下掉。此时此刻,伍阿荣老汉最想感激的人就是羊窝子村的驻村扶贫干部龚康,他的心里明白,没有龚康,就不可能有他今天的新房。

伍阿荣家改造后的房屋

初次走访遭责难

2018年7月,龚康奉命到凉山州木里县项脚乡羊窝子村扶贫,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走进大凉山。到了羊窝子村,龚康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山高路险,什么是真正的崇山峻岭。

所谓的羊窝子,顾名思义就是像羊窝子那样大个地方,其实连平地都算不上,只是大山里的一块地势稍缓的斜坡,平均海拔2800多米,属典型的高山地带,这里居住着近三百户村民,距项脚乡十多公里,距木里县城近五十公里,当地土地贫瘠,虽然山脚下就是碧波荡漾的小金河,却十分缺水。

作为扶贫干部,龚康对这些自然条件并不在意,他与其他队员一样集中住在村上,每天想着的是怎么把扶贫工作搞好,他知道这将是自己一生难得的履历。

龚康在走访的路上

这一天,风清气朗,龚康又开始了他的走访工作,他的目标就是摸清羊窝子村每家每户的生活状况。沿着蜿蜒的道路,龚康背着简单的行李,翻越过一道道山梁,没过多久汗水即湿透了他的衣衫,高山上强烈的阳光已经照射得他的脸颊红通通一片,他隐隐感受到了紫外线晒伤的灼痛,知道回去后又得掉一层皮。

终于走到了一户人家屋前,一位年约六旬的老汉正埋头忙自己手上的活,龚康顾不及抹去脸上的汗水,微笑着上前自我介绍道:“老人家,我是村上的驻村干部,今天到你家来了解了解情况。”说着,他准备与老汉握握手。

可那老汉不像其他走访村民那般热情,他没有搭理龚康,只是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又低头干起自己的活来。

龚康尴尬地收回伸出去的手,再次温和地表明了自己的来意,老汉这时才憋出一句话来,道:“坐吧。”然后,他递给了龚康一张矮凳。

坐下后,龚康习惯性地掏出包里的笔记本,准备记录下今天的走访内容。可老汉直端端地站了起来,气呼呼地冲着龚康道:“你们这些干部,就知道做样子,今天走访,明天走访,就是不解决问题。”

龚康一脸茫然,但明显感受到老汉话中的情绪,他极力耐着性子问:“老人家,你家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老汉指向自己的屋子说道:“你看,我们家的房子都要垮了,你们还不帮着修,其他人家都搬进了新房子,唯独我们家还住着这个破房子。”

龚康上前仔细察看了一下老汉家的房子,确实许多地方已经风化脱落,个别地方还出现了裂缝,这在羊窝子村算是比较差劲的房子了。

还没等龚康开口问话,老汉直撇撇地说道:“你们这些干部就知道走走看看,就不知道解决问题,来了几个,我的房子还是老样子。”说话间,老汉转身离去,“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龚康一时间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他不知道老汉为什么对自己发起火来,但隐约间又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当回到村上后,龚康把今天的走访情况告诉了村干部。还没等龚康讲完,村干部就打断了他的话,原来他们对这家子情况非常情况。这个老汉叫伍阿荣,他家里共有七口人,其父母都有八十多岁了,还有一位哑巴姐姐跟他一起生活,两个孩子都外出打工去了,可从来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伍阿荣老汉不得不靠在家里种地维持着全家的生计,经常入不敷出,生活十分拮据。他家的房子因无钱修缮,也破烂不堪,村上也知道这么一个情况,但是由于他家房子修建在基本农田上,无法参加土地增减挂集中安置项目,所以其他村民都搬进了新居,他家还是住在那间破旧的房子。

龚康终于明白了事情原委,夜晚,他在笔记本上把伍阿荣老汉家的情况详详细细记录了下来,希望有机会能够把伍阿荣家的房子问题解决掉。

再次登门被回绝

没过几天,龚康再一次来到了伍阿荣家,他先入为主,主动上前招呼道:“伍阿荣大叔,今天我又来了。”

龚康前往扶贫户的路上

伍阿荣老汉愣愣地望着满脸堆笑的龚康,莫名地问:“你又来干什么?我可没功夫陪你闲扯。”

龚康赶紧接上话说:“我是为你家的房子来的。”

“难倒有希望了?”伍阿荣老汉吃惊地问道。

“我和村上同志对你家的房子问题专门研究了。”龚康拉着伍阿荣老汉说,“村上可以为你家的房子争取到一部分钱,但你也出一部分钱,这样就可以把你家的房子拆除重建。”

“要我出钱?”伍阿荣老汉惊诧地问道,“其他人家搬新房都没有出钱,为啥就要我家出钱?”

龚康连忙解释道:“其他的人家是因为参加了土地增减挂集中安置项目,可你家不符合条件。”

“要我出钱,等于白说。”伍阿荣老汉或许明白参加安置项目的情况,没有再追问下去。

“你只出一小部分钱而已。”龚康希望得到伍阿荣老汉的肯定回答。

可伍阿荣老汉直摇头,叹息道:“我家里的情况,你可能也清楚,有老的,有残的,虽然政府发送了低保,可只够基本的生活开支,稍微有点生疮害病,我又得到处借钱,家里哪有什么钱?”说话间,他的双眼流下的悲伤的泪水。

龚康心里戚戚然,他不想让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支持就落空,继续道:“大叔,你再想想办法吧。”

伍阿荣老汉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道:“能借钱的地方,我都借了,我也不想再为难他们。我那两个孩子出去多年了,音信没有一点,更说不上钱了。”

看着伍阿荣老汉蹒跚而去的背影,龚康无助地叹了一口气,他不知道怎么才能解决这位悲怜老汉的房子问题。

每当夜深人静时,龚康的脑子总是浮现着伍阿荣老汉郁郁寡欢的面容,这对于他来讲无异于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折磨和拷问。

三次上门终促成

这天,伍阿荣老汉正在家中休息,屋外突然传来“大叔,大叔”的呼叫声,他急忙打开房门,只见龚康兴高采烈地奔跑而来。

龚康气喘吁吁地说道:“伍阿荣大叔,你家的房子有希望了!”

伍阿荣老汉的旧房

伍阿荣老汉拿出凳子,让龚康坐下,然后道:“你先坐下,慢慢说。”他没有想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为了自己的房子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来,眼里充满了感激。

满头大汗的龚康喝了一大口伍阿荣老汉递来的水,稍事平息后才说道:“你的房子事情,我们又向乡上反映了,对于你家这种特殊情况,乡上同意资助三万五千元钱进行修缮,这样你家就可以不用再出钱了。”

“一分钱都不用出?”伍阿荣老汉置疑地问道。

“不用。”龚康确凿地回答道,“三万五千元钱全部由乡上出,我看可以把你家的房子修缮好了。”

“真的吗?”伍阿荣老汉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将信将疑地问道。

“是的。”龚康再一次明确地回答伍阿荣老汉道,“就是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房屋标准进行修缮。”

“真是太好了!”伍阿荣老汉激动得紧紧地拉着龚康的手,迭声说道:“这下我家也可住新房了。”

龚康顺势说道:“那你尽快把家里的人安顿好,这样就可以开始施工了。”

“好的。”伍阿荣老汉不知道说什么样的感激话好,只是紧紧地攥着龚康的手,紧紧地攥着。

伍阿荣老汉出门送别龚康,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直到龚康的背影消失在山岭中,他没有想到就是这位貌不惊人的小伙子把自己多年以来朝思暮想的事办成了。

接下来没几日,伍阿荣老汉的房子修缮工程动工了,龚康还亲自为他联系了施工队,时常前来看看工程的进展和质量,直到工程圆满结束。

这一期间,龚康还为伍阿荣老汉在村上增减挂集中安置点工地联系了工作,这样他就可能就近务工增加家里的收入,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尾声

伍阿荣老汉搬新家那天,龚康没有前去登门朝贺道喜,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驻村扶贫干部,也不想让伍阿荣老汉只记住自己的名字,更应当让伍阿荣老汉想到的是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好,正是有这些好政策,伍阿荣老汉才住进了新房,而不是仅仅因为自己。

龚康常常地感到这事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就是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绝不能轻易放弃,一旦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只有在不断的努力过程中才能让自己的能力更好地成长。

扶贫干部简介

龚康,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地震基准台技术员,2018年7月至今任木里县项脚乡羊窝子村驻村工作队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