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心農場是長沙市上善助殘服務中心爲農村殘障人士開發的勞動項目,佔地35畝,除了可供對外認領的10畝菜地,還種植了荷花、艾葉。在同心農場裏工作的殘障人士正在教“城市農夫”如何進行播種。

  在同心農場裏工作的殘障人士正在教“城市農夫”如何進行播種。新華社記者阮周圍攝

  新華社長沙4月9日電(記者阮周圍)春風吹拂着田野裏的蔬菜苗,藍天白雲下,一排排整齊的綠色秧苗散發出勃勃生機。7歲半的果果和小夥伴手持小鏟子,把泥土刨出一個小洞,用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放入一根扁豆苗。

  2年前,果果的父母在湖南長沙的城郊“認領”了一塊土地。春種秋收,他們一家子喫上了自己種植的黃瓜、絲瓜、白菜和西紅柿。

  這裏是長沙市嶽麓區坪塘街道蓮花山村的同心農場,市民可以通過“農夫耕作”計劃,支付一筆費用,認領屬於自己的菜地,菜地面積50平方米,可以自己播種、收穫。記者看到,一塊塊菜地被木柵欄隔開,生長着“城市農夫”種下的秧苗。

  “我家小孩特別喜歡來地裏玩,小時候在田裏打滾,現在長大了和我們一起種菜。”果果的母親許維說,農場除了爲市民提供豐富生活的平臺,還爲不少殘障人士提供就業崗位,解決收入問題。

  “城市農夫”收穫了新的蔬菜。受訪者供圖

  菜地裏,劉少文蹲下身,指導果果如何進行除草。身殘志堅的他和妻子一起住在農場,除了照顧有智力障礙的妻子,仍有勞動能力的劉少文每天負責管理農場,通過微信羣及時發佈蔬菜的生長情況、預約採摘時間等信息。這個崗位每月可以給他帶來2400元收入。

  同心農場是長沙市上善助殘服務中心爲農村殘障人士開發的勞動項目,佔地35畝,除了可供對外認領的10畝菜地,還種植了荷花、艾葉。因此,來這裏耕種農田、料理荷花池、餵養土雞、包裝印刷產品成了周邊村組殘障人士的工作機會。現在已經有32位殘障人士在同心農場幫工,通過自食其力,每月可以獲得幾十元至三千元不等的收入。

  “城市農夫”收穫新的蔬菜。受訪者供圖

  上善助殘服務中心創始人謝向前告訴記者,自2018年啓動認領土地以來,已經有近50人加入。

  “他們教小孩識別農具、種菜、收穫,慢慢地,孩子們懂得一蔬一飯來之不易。無論是拿回家的農作物,還是市場上購買的,孩子們都格外珍惜,不會浪費。”許維說。

  這些“城市農夫”還將地裏種出的菜在左鄰右里間分享,在他們的實力“帶貨”下,週末和節假日期間,農場成了親子活動的最佳場所,孩子們笑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蓮花山村黨總支書記彭歡說,得知這個公益項目在實施,不少村民也自告奮勇,主動在農場裏幫忙。

  “我們很支持這個項目,不僅本村的殘障人士受益,還吸納周邊地區的殘障人士就業,這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彭歡表示。

  謝向前打算繼續做好農場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開發新項目,提升農業的體驗感,等待更多“城市農夫”前來勞作。

  “殘障人士通過自己的雙手幹活、賺錢,在工作中找到認同和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經濟壓力、生活壓力,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幸福而開心的事情。”謝向前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