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佛子”呢?

總的來說,佛陀有三種“佛子”,即身的佛子、語的佛子和意的佛子。

首先是佛陀身的佛子。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做悉達多王子的時候,也和我們在家人一樣有結婚、娶媳婦等等的經歷,還生了一個兒子羅睺羅,這就是佛陀身的佛子。

那佛陀爲什麼會有這些經歷呢?很多人對此不明白,以前也有人問過我。其實,如果佛陀一出生就捨棄輪迴、捨棄國王的寶座和榮華富貴,直接去修持佛法的話,很多外道就會對佛陀有誤解,從而不利於佛法的弘揚。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當時印度有些人本來就沒有對男女的貪慾心,現在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能看到這樣的人,但是如果在沒有這種世俗慾望的情況下去受比丘戒,是根本受不了戒的,得不到戒體。

正是因爲有這樣的擔心,所以佛陀才先做王子,然後結婚生子,我們世俗生活中怎麼做他也就這樣做,最後再毅然地把它們統統放下而去修行。

但我們跟佛陀不一樣,我們現在是真的全心全意追求這些慾望的滿足,希望自己可以娶到一個好媳婦或者找到一個好老公,希望獲取更高的地位、更多的名利。

而佛陀後來卻選擇了捨棄,因爲這些他都已經感受過了,知道沒有任何真實性、沒有什麼值得珍惜的地方,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幸福。

其實,對佛陀來講,他本來可以不需要這樣做,只是爲了防止其他衆生尤其是一些外道產生不好的看法,不利於以後佛法的弘揚,佛陀才這樣顯現的。

其次是佛陀語的佛子。

釋迦牟尼佛當時傳法的時候其實只傳了一乘法,即大乘佛法,佛陀並沒有說這個是大乘法,那個是小乘法,並沒有傳兩種法。

但是由於當時聽法的衆生根基不一樣,根基成熟的人聽到的是大乘法,根基沒那麼成熟的人聽到的則是小乘法,所以現在纔有小乘和大乘兩個乘。

就小乘來講,小乘的聲聞、緣覺都是聽佛說法而證悟的,所以他們是佛的語的佛子。

最後是佛陀意的佛子。

也即佛的心子,大乘菩薩道的菩薩就是佛的意的佛子。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大乘菩薩利益所有衆生,所作所爲都爲衆生着想,這是大乘菩薩的出發點,也就是他們發菩提心行持佛陀度化衆生的事業,所以是佛的意的佛子。

身口意的佛子當中,佛陀最主要的佛子是哪一種?是意的佛子。

我們學習大乘法,現在最需要學的也是佛的意的佛子,我們要努力成爲佛的意的佛子,應該學做大乘菩薩!

我們現在屬於哪一種,大家應該好好反觀一下自己。

丹真絨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