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018年7月20日,《財富》雜誌揭曉了2018年度“全球40位40歲以下精英”排行榜(40 Under 40),旨在挖掘全球範圍內年輕的傑出創新者、價值締造者和變革者。在這份榜單中,有享譽全球的商界精英,比如美團創始人王興和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也有政界新星,比如新西蘭總理,還包括Rihanna這樣的知名歌手。不管是在哪個領域的閃亮成就,背後總是有值得我們關注的“暗處”。

  

  Instagram創始人專門出國學了攝影,編程反而是業餘自學的?

  華裔80後科學家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科學家之路竟萌發於《侏羅紀公園》?

  旅行必備軟件Airbnb的創始人,壓根沒想過成爲企業家?

  這三個年輕有爲的精英,每個人的經歷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關於成功的獨特啓示。在不走尋常路的背後是對目標的清晰認知,以及對當下不確定情景的敏銳洞察。

  完成學業的重要性

  Instagram創始人

  34歲的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是圖片社交網站Instagram的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他用18個月創造了一個爆款產品,並以1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Facebook。在大學時,凱文就曾受到哈佛著名輟學生扎克伯格的邀請,希望他也輟學,幫助Facebook發展照片服務。但是,凱文拒絕了小扎的“套路”。

  正是斯坦福大學的留學計劃將斯特羅姆送去佛羅倫薩學自己所熱愛的攝影。在意大利,導師對他攝影方面的要求和指導,激發了他把藝術和科技結合的靈感,隨後將其應用在了Instagram的濾鏡技術中。同時,也正是母校的人脈資源讓他找到了合作伙伴和投資者,爲事業奠定基礎。人們開始理解,爲什麼當年完成學業對他來說更重要。

  在有所成就之後,凱文回到母校,爲學生們開設了一堂創業公開課(網易公開課上有課程全集,值得一看)。他向學生們傳達了學業與創業之間的一些感悟,他鼓勵大家多去參加活動、講座,與坐在你身邊的人談一談自己正在做的事,或許這些人會成爲你今後職業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他講述了自己在一個派對上,結識了Facebook當時的首席技術官,當他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問題時,這個人對他幫助良多。

  《侏羅紀公園》點燃對生物學的興趣

  有望衝擊諾獎的華人科學家

  張鋒是當今最爲人所關注的華人生物學家之一,MIT終身教授。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發展和應用,率先獲得了美國專利,並被視爲衝擊諾獎的熱門人選。

  觀察張鋒的經歷,除了天才般的構想和實驗,還有尋找最佳解決辦法的使命感。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擅長領域,而縮短這一過程的是興趣與契機。真正成功的人,內心是很純粹的,始終清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高中時代的張鋒便對生命科學產生了興趣。在一堂分子生物學課上,他觀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在別的同學爲巨大恐龍而倍感刺激的時候,他卻對復活恐龍的基因編碼技術產生了興趣。之後,他就一頭栽進了其所在高中的基因治療研究項目組,接觸到了分子生物學,並深深着迷。

  當一個人找到自己的領域,生活中各種線索都會指向同一個目標。某個深秋,張鋒與母親看到落葉飄零,進而感慨到人生同樣短暫,於是他說:“我想要盡力改變些什麼東西,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他一直關注認知科學領域,研究神經系統功能與疾病,因爲他希望能夠幫助神經科學家更深入地研究大腦。而這一興趣同樣也始於身邊的經歷。張鋒有個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朋友,他發現對於這種病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這激勵着他對生命、基因、大腦的長久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在高中就已經在分子生物學方面展現非凡才華,在大學選專業時,他卻主修化學和物理學。他認爲,物理和化學能爲自己的科學研究打下紮實的基礎。這看似有點像是走彎路,但是正如他的實驗室導師說的,他了解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從而設計出最簡單、最好、最絕妙的解決方案,反而有助於之後的研究。

  以前曾設計廁所座椅

  Airbnb創始人

  Airbnb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排列在了榜單第五名。Airbnb是一個旅行房屋租賃社區,已在191個國家,超過6萬個城市爲旅行者們提供數以百萬的入住選擇。

  從小就對藝術和建築設計感興趣的切斯基大學考上了羅德藝術學院。學習藝術設計的經歷,改變了他的思維,因爲設計就意味着走出原有的思維框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做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他回憶起自己在設計學院時的一個任務,老師讓學生用一週時間畫200個自畫像。這看起來像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幾乎不可能,因而必須找到獨特的創新方法來完成。

  起初,切斯基並沒有創業的想法,只是被朋友軟磨硬泡,拉着一起折騰。在剛開始時,他們連房租都付不起。然而,正是因爲付不起房租這個煩惱,讓他逐漸萌生了自己創辦一個住房平臺的想法。

  在分享自己的創業史時,他認爲首先要從解決問題出發。剛開始一個主意可能看上去非常糟糕,但要是能解決成千上百萬人的問題,想一想又何妨?他認爲,企業精神並不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權,每個人都可能成爲企業家。

  這些精英們所做的事情正在影響着世界,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他們也爲我們帶來了獨特的解讀世界的方式,找到問題,不斷尋求最佳解決方案,然後憑着熱情去推動改變,他們對當下環境的判斷,對目標、使命的堅持更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由微信公衆號“周成剛在路上”編整,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二維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