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这个难言之隐外,袁世凯当时还做了一笔相当冒险的投资,这笔投资的坐落地点在欧洲挪威靠近北极圈的斯瓦尔巴群岛上。袁世凯还将钱往八竿子打不着的斯瓦尔巴群岛上送,这个行为自然引来了无数国人的反对。

袁世凯这个名字,想来国人并不陌生。他无疑是我国近代最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其早年发迹于朝鲜,之后在天津小站帮清政府训练新式军队。我国现代化军队制度和警察制度的起源,便是由袁世凯一手创建的。
同时,辛亥革命之后,他在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还设立了春节,督修铁路,大力发展国内工业。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溥仪之所以和平退位,以及几千年来科举制的废除,其背后都有袁世凯的影子,他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所做的贡献,后人也是有目共睹。
但除此之外,他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大搞复辟恢复帝制,刺杀宋教仁,损害革命党人的心血,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基于这些功过,也难怪他是近代最难评判的历史人物。
其实,在笔者看来,袁世凯或许并不那么糟糕。后世多为诟病的无非还是他恢复帝制这一块,而倒行逆施在革命年代无疑是最让人痛恨的行为,而袁世凯负面评价如此之多,无非还是时人掺杂了些许感情色彩。
当革命的浪潮褪去后,再冷静反观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便能发现他只是一个醉心权术的旧派军阀,一个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他身上唯一的败笔,或许只剩下了称帝。
或许会有人提到一战结束后,我国主动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也是袁世凯当局授意的行为。其实不然,袁世凯当时也是实在不想签这个“二十一条的”,为此,他还和日方谈判了20多次,采取了各种方法来拖延时间。
同时,他还有意向国内国际社会透漏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希望国际社会进行干涉。说实话,当时“二十一条”在国内的反对之声之所以如此高涨,离不开袁世凯政府的舆论引导。
而后来袁世凯之所以签下“二十一条”,是因为日本政府对他发了最后通牒,并将军舰开到了渤海湾,以此来胁迫袁世凯。出于不能亡国的考量,袁世凯不得不硬着头皮签下了“二十一条”。而此时的“二十一条”,因为袁世凯当局的斡旋,对我国的损失已经减小到了最低程度。而在妥协之后,袁世凯还说了一句“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可见袁世凯的不甘。
除了这个难言之隐外,袁世凯当时还做了一笔相当冒险的投资,这笔投资的坐落地点在欧洲挪威靠近北极圈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当时国力本就不强,还处在内交外困的状态下。袁世凯还将钱往八竿子打不着的斯瓦尔巴群岛上送,这个行为自然引来了无数国人的反对。
直到袁世凯去世9年后,这笔投资的优势才展现了出来。1925年,由于地理大发现的延伸,靠近北极圈且资源丰富的斯瓦尔巴群岛一下进入了西方列强的视线。
由于各国外交家的努力,斯瓦尔巴群岛成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非军事区。随之还签订了《斯瓦尔巴群岛条约》,而条约的签订国都可以在斯瓦尔巴群岛进行正常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当时这个条约本来没有我国的份的,由于袁世凯当年的投资,英美等这些列强缔约国不得不邀请我国一起签署。而我国政府签字后,也代表着国人能自由进出斯瓦尔巴群岛。
正是因为这个条约,新中国成立后的2004年,我国才能在此地修建北极科考站,从而对北极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和资源开采。毫不夸张地说,袁世凯当年这笔投资,让中国一直获利到了今天。
看到这里,大家还觉得袁世凯是一个卑劣的窃国者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