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十二章開始,馬基雅維利就已經開始討論軍隊這一問題,一直到十四章,全是有關軍隊問題的。並且作爲《君主論》這本書的核心關鍵問題始終是軍隊的問題,也是馬基雅維利所重點關心的問題。

馬基雅維利對周邊其他的多個國家所具有的軍隊種類挨個進行了分類和總結。在史實中,馬基雅維利總結出,別國援軍和僱傭軍是靠不住的,只有建立君主自己的軍隊,國家才能穩定掌握在君主手中。因爲,依靠別國援軍形同引狼入室,是很不安全;其次,僱傭軍往往是爲了金錢利益才組建在一起,很容易出現懶散不用心打仗的情況。例如上個世紀,孫中山在革命前期,一直依靠於僱傭軍和軍閥之間的矛盾進行革命抗爭,他始終沒有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當他意識到軍隊問題的時候,他建立起了黃埔軍校,以至於後來的國民大革命可以進行下去。其實,馬基雅維利對於軍隊的態度和看法也是很容易去理解的。中國共產黨在南昌起義前一直沒有注意軍隊的問題,直到南昌起義之後纔開始重視,並且毛澤東對於軍隊的問題也是十分看重的。這也不難理解,在當今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各國明裏暗裏都會進行軍備競賽。

對於一個君主而言,慷慨和吝嗇不僅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手段。慷慨是好的,對下屬的慷慨會刺激他們爲自己捨命效勞;但是當取得政權,政權穩定下來之後,君主再像之前一樣慷慨地對待下屬,則會引起民衆的不滿。這實際上是馬基雅維利對於君主如何處理好與下屬和民衆之間關係的方法,因爲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大臣和民衆都是維持國家穩定的關鍵因素。但我感覺,這一章所體現的不僅是權術上的藝術,更是一種管理藝術。

人們對於一個君主的判斷不僅源於這個君主自身如何如何,更會從他所任用的大臣的品德去評判。這實際上便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種理想模式,即“明君賢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總是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所以,馬基雅維利的觀點也是不無道理。那麼如何選擇一個優秀的大臣呢?馬基雅維利也提出了以下的標準:大臣不應當只維護自己的利益,應當以維護君主的利益爲主。講完這些具體的東西之後,下面的東西則體現了馬基雅維利作爲一個政治家的獨到水平。他向梅迪奇提出了很多的馭臣之道:一個君主要向臣子們施捨恩德;要建立起榮譽感,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並且應當讓他們明白他們所獲得的一切是君主所賦予的,要建立一種一切爲了君主的思想基礎。這些方法都體現了馬基雅維利對於人性缺點的利用,雖然有些殘酷或者說是黑暗,但是馬基雅維利確實說的沒錯。

本文由農民視角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