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圖文由盛世收藏提供。爲了大家欣賞更多的古印之美,金石契平臺將連續刊出。前兩期爲戰國官印、戰國私印,本期是秦官印,後續有秦私印、漢至南北朝官印、漢至南北朝私印、隋唐及以後官私印等,敬請關注。

一晃五年過去了,《盛世璽印錄》的問世卻好像還是不久前的事。

這是百年來第一本採集當世諸多個人藏品的古璽印圖譜,所收絕大多數爲近幾十年中新發現的實物,擇選精審,必要的數據信息也比較完備,看得出編者對於學術需要的考量。這一切,如果回顧一下千年璽印收藏史和研究史,確是盛世纔可能實現的事。我記得當時在《後記》中讀到這樣一句話:“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會把《盛世璽印錄》作爲一個系列繼續做下去,讓大家看到更多更精彩的古代璽印。”現在,策劃、編者不負衆望,我們看到了面前的續一和續二。

近幾十年來,古代璽印的藝術和史料價值日漸爲社會所廣泛認識,久湮於地上、地下的古印受到更多愛好者的關注和珍護,和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常看到的銅器、錢幣、官印進入回收站後命運不濟的景況相比,真是恍如隔世。據我對國內外個人收藏現狀的瞭解,可以作出約略估量:新發現的璽印接近甚至超過了歷史上收藏的總和。這是一份值得十分重視的文化遺物,因此將分散於各地的璽印彙輯成作爲藝術鑑賞和學術研究的專譜,供更多的讀者分享這份故人文字之遺和才智結晶,是有遠見、有擔當的創意,當然也是一項需要付出諸多心力的工程。

初讀續一、續二,我的第一印象是:所輯資料在多個方向突破了以往的認識範圍,爲古代官制、歷史地理、古文字研究和斷代帶來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茲列舉數端於下。

 戰國封君(侯)賜印製度,傳世已有“春安君”、“廣平君”、“武信君”等可信實物提供佐證。前者可知三晉封君已行玉璽之制;後兩印分別藏於上海博物館及揚州博物館,我曾據以論析龜鈕銀印乃秦率先作爲君侯賜印標誌,而後爲漢代承接。今《盛世璽印錄》輯有“長信君”、“信安君”、“華成君”、“安薛君”諸印,皆爲秦系文字而採用銀質龜鈕,由此不僅進一步夯實了上述結論,而且揭示了《戰國策·魏策》所載長信侯、信安君不獨爲魏國所有。至於秦系亦見銅質鼻鈕“昌武君印”,當是定製未行之物。

故宮博物院藏楚“南門出璽”,已有學者考爲與戰國市貿徵稅制度有關,今續編一中收入“俞市出璽”、“郟市出璽”,更爲明確乃屬楚地市貿管理專用印記。

與君侯封爵賜印製度有關的是“夫人”印的問題。初編輯錄“襄安夫人”,與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右夫人璽”和廣西金鐘一號漢墓出土的“左夫人印”形成了鏈接,進一步表明南越國制度沿襲秦制的特點,也使我們找到了其後帝、王、侯配偶佩印定製的邏輯起點。

歷史地理學者對秦漢郡制的研究,近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實物資料條件。嶽麓秦簡中出現“江胡”、“江東”、“江南”郡,裏耶秦簡見有“洞庭郡”,加上西安新出封泥可推定諸郡,曾有之秦郡名較此前大爲增加。續一所錄“江胡幹官”及續二所錄“穎川幹丞”既是秦郡有此特設官之證,也爲秦江胡郡的存在提供了確鑿的依據。據而可論定秦之郡制,在統一六國前後,一直處在動態過程之中。

至於漢初有“胡式君”之封,西漢有瀋陽、成陵、受信侯國,皆失載於史籍而見之於本續編官印。蕭氏《續後漢書·金琮傳》載建興三年孫權封琮爲錢唐侯,領九江太守,今“錢唐國丞”銅印文字、鈕式均屬漢末風格,正得與文獻互爲印證,爲錢唐的歷史沿革補充了信實的一環。他如西漢之有“運”縣,新莽於隴西郡沿置牧師官,隋有州名曰“隋射”,亦皆由官印文字存其史實。至於西晉官制,志書僅載其主幹,本續編所輯官印可徵得衛尉下有“南部丞”;司馬名目除“平難”、“突騎”、“突陣”、“挫鋒”、“破虜”等外,又有“電擊司馬”一種。諸如此類可補正史書闕疑者不一而足。以我一孔之見,已覺如行山陰道上;闡幽發微之功,尚更多有待當世賢達高明地繼續探討。

近幾十年來新露面的戰國秦漢私印,數量尤爲可觀,品類亦有擴展,相信輯入本續編的僅是擇其滄海一勺。私印雖非關典制,然亦爲社會風尚文化之反映。除了對古代姓氏和古文字研究多有資料增益外,於璽印形制、功用和印文內涵也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現象。

如肖形印發現了不少前所未有的表現題材;箴言一類璽印的語詞也迭見增多,如“孝身”、“攸(修)行”、“可思”等爲以往未見;巴蜀印中近年發現了一些新的圖符,這些都在本續編匯錄的實物中有所揭示。以私印鈕式而言,所輯龍鈕、泉鈕及若干獸鈕均有不同常式的造型演繹,拓展了人們對先秦兩漢印鈕藝術風格、題材譜系的認識。可以看出,本續編主者對私印實物的遴選尤其抱持了較高的藝術標準。即以書中所錄漢代玉印、銀印而論,其文字皆堪稱華美精詣之品,足以凸現漢代印文書法、雕鏤藝術的至高境界。相信讀者展卷之時,遊目騁懷,當會生髮出一番思接千載的感受。

蜜成花不見。這些珍貴資料的背後是編者足跡南北東西的辛勞採擷,當然也有新發現的快慰,這也是我多年從事資料彙輯整理的體會,因而藉此機會,對策劃、編輯者的多年堅持,表示敬意;也對收藏者爲藝林同好貢獻美的分享表示敬意。

續編兩部竣事,張宇暉先生來信囑爲撰序,因就初讀所感縷述如上。

金石契精品文章鏈接:

罕見!中國最早的墓誌銘竟是這樣的

黑老虎,奔跑的“收藏之王”

美至震撼的響堂山石窟,遺忘於滏河岸邊的國寶

用一張宣紙,與古人盡情玩耍

祕丹墓誌:三位書法大家眼中的隋代國寶揭祕

寒夜挑燈看美人 ——吳湖帆、梁啓超藏《董美人墓誌》全本放送

匠心妙運 千秋典型——近佛閣藏古印精賞

文字之福——步黟堂藏戰國陶文遺珍鑑賞(齊國陶文篇)

讓人走心的戰國時代通行證

全是乾的!2018遇見燕青畫店

珍貴!曾爲陳介祺舊藏,幾十個高清細節,美到無以復加

最美的寫經書法,溫雅秀潤中盡顯繁華

重要的文史資料,妍美端莊的筆跡,三大學者共就一志實屬少見

稀見!不可不看的何紹基大字楷書典範,原石與拓本同時放送

至純至真,且鑄且鑿,工整中極具自然變化,樸實中盡顯雍容華貴,近百方稀見姓氏漢印結集出版

深埋地宮800餘年才得以重見天日,字字清晰,宛若新刻,罕見蘇字絕對讓您眼前一亮

他一生都在路上,他是一代文豪巨匠,又是一位美食家,在此地僅上任5天,即被罷任,卻留下了千古不朽之詩篇

有一種遺忘叫金石,有一種情懷叫中國

橫刀立馬  惟大將軍  —— 將軍印欣賞(之一)

魏晉風骨今猶在,聞妙香室聞妙香

數量之多,造詣之高,被埋地下近兩千年,它們的出土震驚了整個藝術界

淵懿茂密,結體豐盈,這通碑的年代至今是個謎

認竹材、識扇面——懷袖雅物

清涼世界(一)——有關扇子的事情都在這裏了

一座消失的王城竟藏着神祕圖案!

他家的窗花貼了五十年,揭下來後居然能在上海換一套三居室

神祕殷墟!沉睡了三千年的文明密碼

主編張振國簡介: (微信號 f c y s z z g)

號棠村、圓振居士,河北正定人,現爲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高研班書法金石工作室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非常藝術》雜誌主編,金石契微信公衆平臺聯合創始人。

執行主編馬龍簡介: (微信號  y f j—m a l o n g)

河南洛陽人。現任《非常藝術》雜誌執行主編,金石契公衆平臺執行主編。主要從事書畫與篆刻藝術的創作研究,有近20萬字美術理論及美術評論散見於各專業類刊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