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金石契

經幢爲我國寺院常見之物,源於絲織做成的幢幡。唐人文字多曰:"寶幢"或"花幢",遼金多稱爲“頂幢”,或以經文稱爲“尊勝幢子”。陝人統稱爲石柱,俗稱“八楞碑”,以其八面有楞也。亦有四面、六面、十面刻字者。高者逾丈,小者徑尺。

宋  陀羅尼經幢 原石   高96釐米  單面寬11釐米

經幢建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984年)二月十五日,爲近年所新發現。經幢爲青石質,八棱柱形,發現時已斷爲兩截,所幸損字不多,每棱高96公分,寬11公分。是幢乃隴西縣君李氏爲其亡母清河郡夫人張氏所建。據現藏於千唐志齋的《大宋故清河郡夫人張氏內志銘》知,張氏爲後蜀將領李廷珪之夫人。李廷珪其人,見於《五代史》、《宋史》、《九國志》等。據《宋史·李廷珪傳》、《九國志· 李廷珪傳》載,李廷珪自七歲起開始侍奉後唐太原留守孟知祥。同光三年(925年),孟知祥奉命出兵滅亡前蜀,李隨軍。應順元年(934年),孟知祥自立爲帝,建立後蜀,李被授予軍職。後主孟昶繼位後,對李信任有加,以其爲主要軍事將領。965年,李隨孟昶投降北宋,被任爲右千牛衛上將軍,宋太祖乾德元年(967年)去世。

陀羅尼經幢朱拓本

經幢書丹者柳丕,爲張氏之外孫壻,屬河東柳氏一脈,而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亦出自河東柳氏,且被封爲“河東郡開國公”。觀柳丕所書此經幢及同時書丹的《大宋故清河郡夫人張氏內志銘》之書法,爲標準“柳體”風格,書法中的家族傳承性,於茲可見一斑。

經幢鐫刻者翟彥進、翟彥珣兄弟,名不見經傳,然就其刻工來說,必爲當時名手。

以下是柳丕書《陀羅尼經幢》與柳公權書《玄祕塔碑》同字對照

購 買 方 式

可學習,可收藏

宋  陀羅尼經幢拓本

一套8張

購買方式: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

以上內容由金石契獨家奉獻

如需轉載   請註明出處

金石契精品文章鏈接:

美至震撼的響堂山石窟,遺忘於滏河岸邊的國寶

寒夜挑燈看美人 ——吳湖帆、梁啓超藏《董美人墓誌》全本放送

匠心妙運 千秋典型——近佛閣藏古印精賞

文字之福——步黟堂藏戰國陶文遺珍鑑賞(齊國陶文篇)

最美的寫經書法,溫雅秀潤中盡顯繁華

數量之多,造詣之高,被埋地下近兩千年,它們的出土震驚了整個藝術

認竹材、識扇面——懷袖雅物

清涼世界(一)——有關扇子的事情都在這裏了

一座消失的王城竟藏着神祕圖案!

他家的窗花貼了五十年,揭下來後居然能在上海換一套三居室

神祕殷墟!沉睡了三千年的文明密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