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一個接地氣的街邊平民小喫,近兩年因消費升級重新進入人們視野。兼顧性價比、體驗性、精緻感的麻辣燙,會是下一個熱門品類嗎?

歷時4個多月拍攝與製作,日前,《臻味丨中國餐飲新力量》第二季在央視老故事頻道正式開播,第四個亮相的品牌——大舌頭麻辣燙麪,爲我們展示了平民小喫的細分化之路。

《中國餐飲報告2018》顯示,小喫快餐仍是餐飲行業最大賽道。而易標準化、供應鏈穩定、產品屬性豐富的麻辣燙,是衆多小喫快餐經營者們最看好的品類。

在這個品類中,楊國福、張亮雖早已佔據品類頭部位置,但不可阻擋的是,近兩年不少新生力量紛紛冒頭,頗有趕超頭部品牌的意味。

其中,起家於秦皇島的大舌頭麻辣燙麪,就靠一條“細分之路”,在麻辣燙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細分,其實是誤打誤撞

最慘的時候靠賣棗糕“養”麻辣燙

大舌頭剛開始的時候,劉立彬在秦皇島一個美食城的最角落,租下一個15平米的檔口。“最開始沒什麼方向,我在6米的招牌上寫了9個字‘麻辣燙、酸辣粉、麻辣面’,賣三種小喫。頭幾個月生意不好,最慘的時候每個月就掙幾百塊。”

適逢棗糕火了起來,劉立彬去北京五道口學做棗糕,想着用賣棗糕的錢補貼麻辣燙,“飯點兒賣麻辣燙,閒時在店裏做棗糕,每天麻辣燙賣不出幾碗,買棗糕的人倒是不少,還給超市供貨。”

大舌頭第一家店

小喫快餐+棗糕的搭配做了近一年,也積累了一批忠實食客,生意漸漸好轉起來。

因爲每碗麻辣燙都經自劉立彬的手,日趨集中的點餐率,讓他預感到一種新的品類方向——麻辣燙麪。每天點酸辣粉的人不多,大都集中在麻辣燙和麻辣面上,而這兩種味道差不多。

“很多人經常點麻辣燙的時候要加份面。而這個面還一定要手工面,有時候手工面沒有了,顧客非要等有面再來喫。”

當時,市面上沒有“麻辣燙麪”這個品類,但在自己店裏已經驗證了這個口味是有市場的。劉立彬就想:不如乘勢開創一個新品類,同時佔有麻辣燙和麻辣面兩種客羣?

原本是無心插柳,但品類的聚焦讓大舌頭的生意向前邁了一大步。“大概是8個月之後,我開始專做‘麻辣燙麪’,那時候就天天排長隊。”開始是美食城最偏的位置,後來變成生意最好的檔口。

這之後,劉立彬確定了大舌頭的方向,做麻辣燙的細分領域:麻辣燙麪,並從過去的粗放型經營,向精細化經營轉變。

天天磨產品、學管理

他立志撕掉“快招品牌”的標籤

在被譽爲”快招之都“的秦皇島起家,對劉立彬來說,是機遇也是考驗。機遇是,他有了迅速發展的天然條件;考驗是,他要面對更多金錢誘惑,保持初心。

在劉立彬的心裏,對產品始終有一種拗勁,“我們雖然把招商部分交給招商公司做,但內部還是會攔住一些想掙快錢的加盟商,而且對產品的打磨從未停止。”

而餐飲市場中,麻辣燙一直是低水平的存在,且同質化現象嚴重,好像不用什麼技術含量,加點菜葉、肉丸子,誰都能做。劉立彬便從產品原料入手,做大麻辣燙的價值感和差異化。

現在大舌頭的門店形象

觀察劉立彬的經營路線,多多少少有點“反商業邏輯”。

首先,在手工面的設計上,就出現了兩個“反邏輯”。一是,增加易導致低效的手工面種類;二是,把容易增加利潤的手工面,贈送出去。

這是什麼操作?

傳統的麻辣燙是不鼓勵用手工面的,因爲手工面會導致出品低效,易糊鍋破壞原有口感的問題;同時,手工面吸湯嚴重,而麻辣燙成本都在湯裏,這會使成本上升。

所以大部分麻辣燙都用方便麪、玉米麪、牛筋面等速食麪。而大舌頭則弱化速食麪在店裏的呈現,引導顧客點手工面:細面、粗麪、刀削麪。

“很多人反映麻辣燙喫不飽,所以我們從顧客體驗出發,專門定做了雞蛋手工面,這種面比速食麪更健康,讓顧客不僅能喫飽還能養胃。”

另一方面就是捨棄面的利潤,都知道手工面比速食麪更壓稱,是一種很能產生利潤的品類,但劉立彬把這部分利潤捨棄了。在大舌頭,凡是消費滿10元的顧客就送一份手工面。

在外人看來劉立彬這是“白忙活”,減低了出品效率、增加了成本卻啥都沒得到,可劉立彬卻說這就是他的“初心”。

“我寧可捨棄一些利潤也要保持初心,給客人最健康的食材,我相信最後換來的是更多的客人。”

其次,爲堅持骨湯現熬,在標準化設定上改良幾十次。

麻辣燙市場中有一個“潛規則”:爲了節約,很多商家捨不得倒掉隔夜湯。隔夜湯易生細菌,所以經常有顧客喫麻辣燙就拉肚子。久而久之,麻辣燙給人“不衛生”的印象。

爲了打破行業“潛規則”,劉立彬明確提出:剩菜不上櫃,剩湯必須倒。

光自己堅持還不行,能在加盟商中順利推行,纔是本事。爲此,劉立彬從設備、配方和監督管理上改良了幾十次,終於推出最佳方案。

“光教育加盟商,或者靠外部監督,是沒用的,還得讓他們從心底接受不用隔夜湯這個規則。所以我就從‘減少浪費’這個點入手。”

在收集了上百家加盟商的湯底使用量,一個月銷售額,劉立彬分析出“最佳湯料配比表”。比如,門店近一個月的日營業是2000元,就用2000元的配比表;營業額5000元,就用5000元的配比表。

只要設計出每天最合理的使用量,一鍋湯當天能用完,就不存在浪費的問題了。至此,保證“骨湯現熬”的原則就被有效踐行了。

因爲總部在秦皇島,很多人直接把大舌頭和“快招品牌”劃等號,在經營的這些年,劉立彬也聽到過不少質疑的聲音。在被問到,大舌頭一路跌跌撞撞,有沒有想過放棄?劉立彬說沒有,說自己骨子裏就是死犟的,做任何事都不會半途而廢。

跟自己死犟,這大概就是劉立彬成功的祕訣吧。

-END-

作者:邵大碗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