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第一股”?上海楊國福集團或將在港交所上市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張霏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火鍋市場曾孕育多個上市公司,如今麻辣燙市場的領頭羊楊國福,也在衝刺上市。 

20年前,楊國福在哈爾濱永和街52號開第一家楊國福麻辣燙(當時名爲“楊記麻辣燙”)時,或許他也沒想到這一看似其貌不揚的街邊小喫店,之後會發展爲行業龍頭,並有可能上市。

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楊國福麻辣燙(主體公司爲“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於1月27日提交了《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

連線Insight搜索發現,中國證監會的進度跟蹤狀態顯示,2月8日,楊國福麻辣燙的上市審批進度已經到達受理通知階段。換句話說,楊國福麻辣燙將拿到受理通知書,可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進入在港IPO實質階段。

若上市成功,楊國福將成爲“麻辣燙第一股”。曾經在街頭小巷隨處可見的麻辣燙,正在被“楊國福”帶上資本市場。

據楊國福麻辣燙官網顯示,其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5個海外國家和31個省有6000多家加盟店,成爲全國麻辣燙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品牌。

楊國福麻辣燙的開店速度相當迅猛。窄門餐眼顯示,2019年-2021年三年,每年開店數量均達到1000家以上。這意味着,近三年間,平均每天新增3家楊國福麻辣燙店。

不過與高速開店相反的是,自創立至今,楊國福麻辣燙從未有過任何融資記錄,一直以加盟模式拓店。

對於楊國福麻辣燙的上市節點,一位專注消費賽道的二級市場投資人向連線Insight直言:“現在整體資本市場對餐飲品牌接受度一般,楊國福是否會得到二級市場的歡迎,暫不好評價。”

正如上述投資人所說,麻辣燙品牌在資本市場處於冰火兩重天。一邊是楊國福等頭部麻辣燙品牌還在擴張,另一邊是遭遇投資冷落的整個麻辣燙賽道。即便是2021年大火的餐飲投資熱,也未蔓延到麻辣燙行業。

麻辣燙品牌近年來一直層出不窮,窄門餐眼顯示,已有401家麻辣燙品牌,但真正拿到融資的品牌微乎其微。目前公開信息顯示,僅有福客麻辣燙和小蠻椒麻辣燙等2家品牌,獲得過融資。

不難看出,麻辣燙賽道的分水嶺已經形成,第二梯隊的玩家除了綜合實力不如楊國福等行業巨頭,也難得到資本市場的寵愛。若楊國福麻辣燙上市成功,是否會給資本市場帶來不一樣的麻辣燙故事?又能否讓賽道被投資人青睞?

楊國福衝刺“麻辣燙第一股” 

2022年伊始,楊國福也開啓了上市衝刺。

1月27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即“楊國福麻辣燙”)提交《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

雖審批材料未提及楊國福麻辣燙具體選擇在哪一資本市場上市,但諸多業內人士認爲,赴港上市的可能性最大。這意味着,楊國福麻辣燙距離“麻辣燙第一股”又近了一步。

與其他企業家一樣,楊國福也有一個上市夢。

2019年年底,楊國福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表示,“短期均無上市計劃。”兩年後,楊國福一改此前口徑。2021年年初,據全天候科技報道,彼時楊國福透露公司已將上市納入了五年計劃中,“國內A股是目前的理想地”。

對於楊國福麻辣燙選擇如今衝刺上市,或有刺激市場、拓展門店的原因。

窄門餐眼顯示,目前楊國福麻辣燙全國門店數量屬於行業第一,擁有將近6000家門店,而張亮麻辣燙門店數量也有近6000家門店,雙方差距並不明顯。並且,楊國福四川研發基地的年產量可供上萬家門店,這意味着,楊國福麻辣燙實際產能還可以開拓更多門店。

並且,楊國福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還曾提及:“此前曾計劃開到20000家門店,但考慮到內部競爭太激烈,最後確定9000家是合理的。具體9000家還是10000家,要做起來看。”

若上市成功,楊國福麻辣燙可以藉助資本市場,充分釋放工廠產能,進而加快擴張速度、佔領更多市場份額。

於是,楊國福選擇把上市的“種子”埋在了2021年。天眼查顯示,2021年12月8日,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首先是進行股份制改革,將企業類型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爲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將企業名稱改爲爲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次,新增了家居用品管理、軟件銷售、品牌管理等業務。

種種動向尤其是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爲股份公司,均透露同一個信號——楊國福麻辣燙正在爲上市做前期準備。

不過如今看來,楊國福最終可能不會選擇A股市場,而是選擇港股,這一轉變也並不奇怪。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向連線Insight分析:“餐飲品牌鍾愛赴港上市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是政策方面,港股上市比A股上市阻力小、港股審覈流程比較短,並且融資能力強、可同股不同權,從而能爲品牌增值;其次是因爲港股對餐飲消費板塊的關注度比較高;第三,餐飲企業在港股上市,更容易得到國外資本的關注。”

近日同樣提出上市申請的餐飲企業七天欣、鄉村基等也選擇赴港上市。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港股投資者在選擇上市公司時,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

但楊國福麻辣燙的盈利模式,一直備受外界爭議。從楊國福麻辣燙誕生至今,其一直依賴加盟模式拓展門店,導致無法很好地控制食品安全衛生問題。

楊國福作爲楊國福麻辣燙創始人,顛覆了傳統街邊麻辣燙的業態,開創了“門店式麻辣燙”,至此便開始了大範圍“跑馬圈地”運動。2006年起,楊國福麻辣燙對外開放加盟,即使在這兩年疫情期間,也未停止擴張的腳步。近兩年時間便新開2000多家店,同比增長超100%。

對於加盟是其迅速擴張商業版圖的重要手段,楊國福麻辣燙副總裁徐明哲曾在“2020第13屆餐飲界創新創業高峯論壇”解釋,麻辣燙曾屬於餐飲品類狹小的賽道,很多人不太關注。並且其價格較便宜,給外界的印象也是髒亂差,所以,楊國福麻辣燙才選擇拓店速度較快的特許加盟連鎖模式。若做直營模式,對營運、人員把控、組織變革要求特別高,楊國福麻辣燙起初便是依賴加盟發家,團隊無直營基因,所以一直只做特許加盟這一簡單商業模式。

而楊國福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透露,2019年公司營收約爲13億元,加盟費僅佔20%左右,主要營收來自商貿模塊,比如向加盟商銷售調味料、食材、廚房設備、餐廳傢俱等。對於公司年利潤和利潤率,楊國福當時並未透露。

可以對比的一組數據是,麻辣燙行業的另一巨頭張亮麻辣燙,也主要依靠加盟模式,其創始人張亮曾公開表示,2019年公司年收入約6000萬元,每年淨利潤不到2000萬元。

發家更早、規模更大的楊國福麻辣燙,野心也更大。何況創始人楊國福2019年便立下未來五年規劃——加盟門店開至1萬家,集團整體營收達到100億元。

特許加盟模式伴隨的負面影響也早已顯現,楊國福麻辣燙因食品衛生問題被媒體多次爆料,甚至被市場監管總局公開點名處罰。

黑貓投訴平臺,針對楊國福麻辣燙188條投訴中,充斥大量“異物”“腹瀉”“蟲子”等與食品安全問題有關的關鍵詞。食品安全一向是餐飲行業的生死線,若走向資本市場,楊國福麻辣燙能否加強管控、規避風險,或也是投資人較爲看重的一部分。

不可否認的是,作爲中國麻辣燙行業的領軍品牌,楊國福建立了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成爲標準化的食材供應商。近年又加強了機械化建設,增加業務條線,發展零售產品。

按照楊國福麻辣燙目前的行業影響力,想要加盟的商家會源源不斷。但未真正與資本市場打過交道的楊國福麻辣燙,最終是否會受到資本市場歡迎?一切要等它上市後纔有答案。

餐飲資本熱風未吹向麻辣燙 

麻辣燙原本是屬於街頭小巷的路邊攤小喫,但憑藉楊國福等創始人的帶動,讓諸多東北家鄉創業者加入了中式餐飲連鎖的戰場。

楊國福麻辣燙其實也早早被衆多VC投資機構盯上,但均被創始人楊國福拒絕。據《財經》報道,早前楊國福認爲,“如果引入資本,他們要求的是短平快,要求每年達到什麼樣的業績;楊國福麻辣燙還需要紮根。我不是種韭菜,是種一棵樹,是要它成材的。”

可到了2021年,楊國福轉變態度,公開表示可以接受外界投資,但即便引入資金,也要“看資金背後的力量,希望能爲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如今看來,楊國福麻辣燙最終還是未走融資這一步,選擇直接衝刺上市。

但資本的注意力僅停留在楊國福麻辣燙等行業頭牌身上,其他衆多品牌都未得到資本認可。

即便是2021年的餐飲投資熱,也未在麻辣燙賽道掀起波瀾。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顯示,2021年到8月,餐飲行業共發生86起投融資事件,投融資金額達到439.1億元,是2020年的兩倍。

目前麻辣燙賽道中,獲得融資的品牌僅有福客麻辣燙和小蠻椒麻辣燙兩家。

2008年,福客麻辣燙第一家門店在深圳南山區學府路成立,採用直營模式開拓門店,主打高端時尚路線。2017年,其獲得弘毅資本旗下百福控股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窄門餐眼顯示,截止到目前,福客僅有37家門店。

另一個小蠻椒麻辣燙,是麻辣燙行業首家且是唯一一家獲得3輪融資的品牌,定位於“大牌平價”,貼近年輕人的口味。2021年6月,其獲得啓賦資本的千萬元級A輪新融資,但目前門店也只有152多家。

其實麻辣燙前三甲品牌,除了楊國福麻辣燙和張亮麻辣燙,以壓倒性優勢位列第一二名,其次是新銳品牌覓姐麻辣燙。但即便具備這樣的市場規模優勢和影響力,覓姐也未獲得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覓姐麻辣燙品牌創始人張曉慧,也創辦了拉麪品牌張拉拉。在2021年,張拉拉先後獲得A輪、B輪兩次融資,投資者名單不乏中金資本、金沙江創投、順爲資本等明星機構。即便是有張拉拉這一直系“親屬”品牌,也未能給覓姐麻辣燙帶來融資。

一位長期關注消費領域的投資人向連線Insight解釋:“楊國福麻辣燙和張亮麻辣燙的市場規模已經很大了,其他品牌相對難做出真正差異化,投資人看到的市場新故事不多;而麪食、米粉等行業還未出現超級巨頭,各品牌連鎖化率、資本化程度都較低,處在標準化、連鎖化升級階段,還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和差異化發展空間。”

而且在他看來,“麻辣燙雖門檻低,但後續經營難度大,對供應鏈的要求較多,如凍類產品的品質不可控,乾貨、新鮮蔬菜類因季節性差異需當地採購等,一般小微品牌難做好門店管理。”

正如上述投資人所說,如今麻辣燙市場已從藍海變爲紅海,進入相對平穩期。楊國福麻辣燙等頭部品牌近幾年快速跑馬圈地,麻辣燙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品牌規模化趨勢也越來越強。

百度指數顯示,2011年至今,麻辣燙搜索熱度最高時間段在2014年-2018年,此後熱度便逐年下降低。企查查也顯示,在2018年-2019年兩年間,麻辣燙相關企業註冊量連續兩年均達到4萬家,而後從2020年開始註冊量逐年減少。尤其是2020年麻辣燙新創品牌的數量跌到了近十年最低,僅佔0.3%。

不可否認,曾經的麻辣燙是爆紅過的,只不過那時的玩家未遇到如2021年這般的餐飲投資熱錢。

麻辣燙還是消費者的“香餑餑” 

沒有一頓麻辣燙解決不了的煩惱。多少上班族在無數加班結束後的深夜12點,會因爲樓下門店冒着熱氣的麻辣燙,而將減肥計劃拋之腦後。

據一位麻辣燙愛好者向連線Insight回憶:“記得第一次喫楊國福麻辣燙,是初中畢業的同學聚餐的時候,那時候真的是覺得特別好喫。十幾年過去了,現在離家在外工作,對我來說楊國福更是一種情懷,隨時隨地能喫到麻辣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當得知楊國福麻辣燙準備上市消息時,上述採訪對象表示“很驚訝,沒想到自己喫的第一家麻辣燙連鎖品牌,竟然能上市了。”

麻辣燙備受全國消費者喜歡,與東北人把麻辣燙口味改造得更具普適性有關。一般成癮性強的食物都具有普適性,可以在各個城市不斷複製。

爲了提高人們的復購率和上癮性,品牌會把辣、鹹、甜等味道進行適口改良。一旦人們對成癮性食品產生依賴性,便可以打造成熟的供應鏈,讓成癮性不斷複製。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便是代表性成功案例。

麻辣燙最初起源於四川,爲了讓麻辣燙適應北方市場,楊國福曾在麻辣燙口味方面研究三年。終於找到按照東北人口味改良四川小喫的方法——用東北人喜歡喝的牛骨湯代替紅湯,來降低辣度和油膩,再添加冰糖、全脂乳粉讓湯汁呈現奶白色,打造鹹中帶甜能喝湯的麻辣燙底料。再配以北方人獨愛的麻醬汁,就這樣,麻辣燙在東北乃至全國範圍開始流行起來。

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激增的門店數量,也可看出消費者對其鍾愛程度。窄門餐眼數據顯示,近三年,這兩個品牌每年均以上千家新增門店數量的壓倒性優勢,佔據了行業半壁江山。

隨着門店數量不斷增多,爲了提高供應鏈能力,楊國福麻辣燙在2018年斥資4億建立楊國福四川研發基地。據楊國福公開袒露,這一研發基地配備國際頂級的研發技術和廚房工程中心,屬於麻辣燙行業首家現代化的智能工廠,年產能足以供1.2萬家門店使用。

而張亮麻辣燙爲了便於管理加盟商、提高盈利能力,除了總部的九大職能部門外,創始人張亮又在全國22個省市設立分公司。

不過張亮和楊國福並未讓門店大規模入駐商超和優質寫字樓,主打二、三線市場。近幾年小蠻椒、覓姐等爲代表的創新型品牌,則填補了一線城市市場空白。這些“新式麻辣燙”做到食品標準化的同時,也打出獨特而有效的品牌特點。

比如親愛的麻辣燙在食材、味型上做花樣,其“亞洲精選系列”包含了泰式冬陰功、韓式泡菜口味、廈門港沙茶口味等多種味型;“椒太后”麻辣燙開創地攤麻辣燙2.0時代,將老式的“大鍋圍爐”麻辣燙搬進了商場。自取成品模式,可以實現高坪效、高翻檯。

小蠻椒則圍繞品類定位和辣椒屬性,在產品組合方面進行了創新。在部分門店推出辣滷、鍋盔等經典地方小喫,達到拓寬品類、增加流量的目的。據36氪報道,小蠻椒即便砍掉原有佔六成銷售額的堂食,新打造的60平米店鋪平均日翻檯率也可達12次,人均消費約26元。

但“新式麻辣燙”更多是區域性品牌,只能在部分地區形成品牌勢能,受當地顧客認可。

如今來看,楊國福和張亮兩位頭部玩家,跑馬圈地到了新的階段,但也面臨口味類似、消費者品牌忠誠度不高的問題。

對很多消費者來講,選擇去哪家麻辣燙就餐,更多是就近原則或者臨時起意,並非像奶茶行業,消費者會特別鍾愛某個品牌。若麻辣燙行業玩家依舊以加盟模式粗放發展,或難解決這兩個問題。新老品牌都需要探索新方式、方法,方可向資本市場講出不一樣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