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教孩子善良,还是让他变得现实?心理学家告诉你答案

现代发展心理学已经证实,在儿童大概6岁左右,人格就已经完成了基础构建,之后,整个人生的发展只不过是在这个人格模式上的重复和调整。

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很多优秀的品质都是在童年养成,善良,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人格形成于童年时期,人们认为我们的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人格,但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却认为:人格的构建基础,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这个人对事实的主观看法上的。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的理念和行动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和理解。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经过自己主观意识加工后的世界,个体的行为与自己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儿童尤其如此,儿童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是生活环境和人格的表达。阿德勒称之为"人格统一性"。

对此,知乎用户"杰克"有一段经典的回答刚好印证了这一说法:你教他善良,生活会让他慢慢学会在现实中善良,你教他现实,可就没人教他善良了。

教会孩子善良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那么应如何教会孩子善良呢?

幼年需要心理扶养

一个健康的人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孩子更是如此。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就是情感。当孩子的成长有了稳定的扶养,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个需要与满足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而孩子与稳定扶养人(妈妈)建立的情感就叫做"依恋"。

所以生命的早期,妈妈最好能够亲自扶养孩子,孩子的心理营养充足,他也能把爱洒出来,否则就会冷漠、匮乏。所以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呼吁,父母在要孩子前,就一定要有自己抚养的安排,否则生而不养就是恶。

培养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

好与坏,善与恶有时候是在一念之间的。人是情感的动物,也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不会管理情绪的人容易被情绪左右,做出冲动的事情来。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对情绪的管理能力。

父母要认同孩子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但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有。

如何做到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呢?有个"三不原则"很好,即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他人,更不伤害社会。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可以先做个深呼吸,从1数到5,并且重复到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去做下面的事;或者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不满,可以让孩子自己想想,在自己生气和愤怒的时候,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最好。当然,也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些社会现象,让孩子对社会的规则有个认知,从而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善良其实饱含着很多情感因素所在,并不是单纯的产生怜悯之心,而是一种责任感和义务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