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桓、靈時期的宦官亂政荼毒深遠,是導致東漢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桓、靈二帝時期,受到鮮卑壓迫的匈奴不斷南遷,雖然還未造成五胡亂華的慘劇,但東漢的五原、雲中全部丟失,富饒的河套地區也被羌胡佔領。

東漢的興衰一般以和帝、觴帝爲界。自漢光武帝劉秀開國以來,經歷了漢明帝劉莊、章帝劉炟時期的進一步治理,東漢王朝蒸蒸日上。漢和帝親政時期,東漢的國力終於達到極盛,史稱“永元之隆”。但好景不長,漢和帝去世以後,東漢王朝受到了西羌之亂的持續影響,國力逐漸日落西山。
東漢爲什麼沒有延續西漢的輝煌?劉備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

在長達13年的漢羌戰爭中,東漢王朝投入了大量的軍隊與財力纔將羌亂鎮壓下去,但統治根基受到了動搖。此後,直到東漢滅亡前,小規模的羌亂在西北地區依然時有發生。桓、靈二帝時期,受到鮮卑壓迫的匈奴不斷南遷,雖然還未造成五胡亂華的慘劇,但東漢的五原、雲中全部丟失,富饒的河套地區也被羌胡佔領。

圖1:西羌之亂
東漢爲什麼沒有延續西漢的輝煌?劉備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圖2:匈奴內遷

東漢爲什麼沒有延續西漢的輝煌?劉備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圖3:丟失河套

東漢爲什麼沒有延續西漢的輝煌?劉備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外患不平的同時,東漢王朝內部陷入了持續的外戚專權與宦官亂政中,國家脫離了正軌。漢和帝、觴帝、安帝、少帝、順帝、衝帝、質帝均是幼年即位,由母后臨朝稱制。東漢中期的太后臨朝成爲一道奇特的景象。太后重用自己的孃家人,導致外戚開始得勢。

漢順帝死後,梁太后的弟弟梁冀獨斷朝綱,毒殺了8歲的漢質帝,迎立妹夫劉志爲帝,達到東漢外戚亂政的巔峯。在梁冀專權的20年裏,梁家有7人封侯,出了3位皇后、6位貴人,擔任過卿、校、尹等官職的有57人,梁氏賓客更是遍及全國。梁氏子弟爲非作歹,衛尉也不敢過問。各地的朝貢必先過樑府,再進入宮內。百官爭相巴結梁冀,唯恐落後於人。

桓帝劉志在位10多年,才利用宦官的勢力剷除了梁氏家族。至此,統治東漢半個多世紀的外戚政治衰落,但宦官亂政卻走到了前臺。桓帝劉志、靈帝劉宏在位時期,正是東漢時期宦官亂政最爲嚴重的時候。

桓、靈縱情於享樂,過度放權給宦官,導致了兩次黨錮之禍。桓帝時期的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名宦官封侯賜爵,時人稱之爲“五侯”。靈帝時期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位宦官分別把持中央政權。
東漢爲什麼沒有延續西漢的輝煌?劉備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

桓、靈時期的宦官亂政荼毒深遠,是導致東漢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宦官爲首的各種勢力集團魚肉百姓,牟取財富。各種苛捐雜稅層層疊加之下,農民賣妻賣女仍然不夠繳納賦稅,不少人被逼得自殺。高稅之下,益州的巴族、揚州的山越因爲不堪壓迫都先後發生暴動,更何況靠近司隸(洛陽)的河東、關中地區。
東漢爲什麼沒有延續西漢的輝煌?劉備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

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對於桓、靈時期的弊政深惡痛絕。他直言不諱地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