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漳州之美不全在土楼,我此次到达的龙海埭尾村,同样保存着规模巨大的古厝建筑群。福建人把古房子称为“古厝”,这些闽南民居最强烈的特征就是弯曲的风火墙,优美生动。但现存的古厝,不是成不了规模,就是年代失修,唯有龙海埭尾村的水上民居,宛如镶嵌在漳州九龙江南溪河畔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精心的保护起来。

埭尾村这个小村落,与厦门、龙海石码镇遥遥相对,环抱于鸡笼山、大帽山和峨山之中。寻根溯源,唐总章二年(669年),尚属边陲之地的闽南、粤东一带发生骚乱,时“开漳圣王”陈元光随父陈政率兵入闽平乱。从此,陈氏遗留的后裔子孙便在闽南一带繁衍生息。明景泰五年(1454年),陈元光第31代孙陈仕进在埭尾开基立业,至明清时期,各地裔孙陆续迁移台湾。算起来,埭尾村与台湾宗亲一脉相承,至今村里还保留台湾墓穴一处,经常有台胞前来寻根谒祖。

作为陈氏族人的居住地,这里的古厝群堪称一绝,虽然经历了五百余年的风雨剥蚀,仍完整屹立。外观仿宋造,屋顶以曲线燕尾式尾脊,远远望去,墙的曲线随着屋顶的高低而起伏,犹如腾飞的龙,别有一番韵味。当近距离观察古厝,红瓦屋面,梁拱窗花,又独具匠心。特别是梁上的漆面,或山水,或鸟兽,工艺精湛,能窥得当年屋主人的富足。据村里老人说,龙海一带还流传有“有埭美厝无埭美富,有埭美富无埭美厝”的老话,埭美指的就是埭尾村。

村里有古厝200余座,全都风格一致,朝向统一。排列整齐的古厝之间,门户相对,仅一米之隔,当所有边门都打开,一条由村头连接到村尾的“快速通道”就形成了,即使遇上下雨,跑遍全村也不会被淋湿。而古厝前还留有宽阔的大埕,供村里人农忙晒谷,闲时泡茶聊天,自成一趣。

村里除了这些独特的古厝,还有码头、老祠堂、妈祖庙等百年建筑。难得的是,尽管经过了时代的变迁,村民们仍恪守着先祖们禁止改变村里建筑格局的遗训,古厝一律向北,新建村区一律向南,可谓泾渭分明。
若是开启上帝的视角,会发现埭尾村四周环水,宽阔的河道环绕整个村庄,将古民居群揽入怀中。沿着河道信步,古厝影映,潺潺水声入耳,才明白为何人们将这里称为媲美周庄的“闽南第一水上古村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