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曹操攻打漢中張魯屬於誤打誤撞,無意攻下的,曹操發動一場戰爭是相當不容易的,原本都要退兵了,除了有客觀原因讓曹操退兵,另外就是曹操主觀上對漢中並沒有相當重視,並沒有在攻打漢中張魯時盡到全力,說得直白點,就是曹操認爲漢中是雞肋。換句話說,漢中的人口也比漢中這塊地對曹操來說更重要,按裴松之的說法,曹操就是一直視漢中爲雞肋之地,守着又沒有太大的作用,放棄又覺得可惜,那麼原因是什麼。

雞肋的本意是指雞的肋骨,喫過雞肉的人都知道,雞的肋骨有肉,但上面的肉少得可憐,能喫但喫的不盡興,丟了又可惜,因此把雞肋引申爲“丟了又可惜、喫了又沒味”的意思,雞肋的這個意思來自:

《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而漢中就是曹操的雞肋,至少從兩件事就能看出:


第一件事是曹操第一次攻打漢中張魯。那是公元215年,曹操在平定關中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後,開始對漢中用兵,從關中穿越八百里秦川纔是漢中,曹操攻打張魯時帶了十萬大軍,從陳倉出散關,沿着故道進入漢中,一直打到陽平關,張魯派出他的弟弟張衛和部將楊昂鎮守陽平關。

陽平關是一座險關,易守難攻,是漢中的屏障,如果陽平關一失,那漢中就等於拱手讓人,曹操打仗雖然厲害,但是曹操想要攻下漢中,有兩個難題:

1是陽平關很難攻下來,曹操率領10萬人攻打僅1萬人據守的陽平關,打了很久都沒有攻下來。


2是曹操的軍糧得從關中運過來,要穿過八百里秦川,這個路非常難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這裏,糧食運輸跟不上曹操征戰的步伐。

如果不是一件機緣巧合的事,曹操可能根本攻不下陽平關,早就選擇退兵了,事實上,曹操已經下達了退兵任務,因爲沒有攻下陽平關,再加曹軍死傷較多,糧食短缺,又有瘟疫發生,曹操在某一天下達了撤退的軍令,要知道10萬大軍出征,可不是說退就退的,顯然曹操不想在這裏耗下去。

就是曹操撤軍的當天晚上,曹操手下有一個叫高祚的部將因爲撤軍,不知道怎麼就撤到了張魯弟弟張衛的軍營中,因爲當天是晚上,再加上曹軍迷了路,誤打誤撞就走到了張衛的軍營,張衛當時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以爲軍營被曹軍攻破了,第一個念頭就是逃,曹將高祚臨機應變,一舉擊敗了張魯軍,還殺了張魯部將張任,稀裏糊塗地就攻破了陽平關。


所以,曹操攻打漢中張魯屬於誤打誤撞,無意攻下的,曹操發動一場戰爭是相當不容易的,原本都要退兵了,除了有客觀原因讓曹操退兵,另外就是曹操主觀上對漢中並沒有相當重視,並沒有在攻打漢中張魯時盡到全力,說得直白點,就是曹操認爲漢中是雞肋。

第二件事就是曹操與劉備持續兩年多時間的漢中之戰,劉備是發動方,從公元217年開始,劉備就發動了漢中之戰,直到公元219年5月曹操退出漢中才結束,在兩年多的戰爭中,曹操只在漢中待了2個月就徹底放棄了漢中,其他時間都是夏侯淵在漢中與劉備對峙,即使曹操在長安待了半年,也沒有南下支援漢中,而是在長安坐鎮,等到最後曹操放棄漢中前,還將漢中大部分人口遷走了,畢竟當時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

換句話說,漢中的人口也比漢中這塊地對曹操來說更重要,按裴松之的說法,曹操就是一直視漢中爲雞肋之地,守着又沒有太大的作用,放棄又覺得可惜,那麼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漢中獨特的地理位置。

漢中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於益州,算是益州的北大門,想奪取益州一定要佔有漢中,曹操的勢力範圍當時延伸到了關中,關中與漢中隔着八百里秦川,是非常難走的,曹操很難及時地將物資、兵員、糧食從關中運到漢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漢中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個孤島,而且漢中的戰略意義僅僅在於取益州。

從曹操的全局來看,曹操實力最強的敵人不是劉備而是孫權,曹操不能把絕大多數的資源,比如兵員,全部投送到漢中,不是沒那個能力,是沒那個必要,如果曹操把大部分資源投入到漢中之戰,那麼在荊州一直到淮南上千公里與孫權對峙的前線,就會陷入空虛,傳統意義上的戰爭,都是柿子先拿軟的捏,先對付弱的,還對付強的,你看秦滅六國也是這樣。

曹操即使想要滅亡劉備,那也是先要解決孫權的威脅,在沒有解決孫權之前,曹操不太可能盡全力對付劉備,那麼漢中之地就是一塊可要可不要的地,就是雞肋。

第二個原因是曹操已經放棄統一天下的軍事戰爭,取而代之的是加緊了權力的世襲和篡位。

曹操從赤壁之戰後就開始變更了戰略,不再以統一天下爲最高戰略,而是以權力的世襲和篡位爲最高戰略,同時輔以戰爭,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進行的戰爭已經不是統一戰爭,而是穩定政權的戰爭了。

赤壁之戰後,曹操開始稱公封王,邁出了篡位的實質性步伐,既然已經決定了最高政治戰略,曹操就不可能把心思放在征服遙遠的巴蜀之地,那裏對曹操來說只是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有沒有漢中和益州,曹操都能稱霸天下並世襲權力。

同時,曹操不能長時間離開政治和權力中心,因爲曹操的篡位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漢獻帝以及忠於漢室的勢力也在這個時候的反抗最強烈,比如魏諷謀反、太醫令吉本等人的謀反就是證明,都是曹操不在家的時候發動的,曹操也明白,雙方矛盾正在激烈對抗,曹操不能遠離太久,所以曹操即使坐鎮長安,也沒有南下救援夏侯淵。

既然攻打劉備不是必須的,那麼佔據漢中就沒有現實意義,漢中在地理上脫離關中而與益州更爲接近,曹操如果要保漢中付出的代價很大,曹操認爲沒有必要,於是把漢中當成雞肋放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