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汉初因汉朝实力的不允许,导致汉朝只能是被动防御匈奴,同时为了让匈奴能够消停会,不要每年都对汉朝的边境地区发动频繁的入侵,汉朝除了用军事来应对外,还有的就是采取“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史记.匈奴列传》)的重金贿赂政策,就是每年都将征收上来的大量物资、财宝赠送给匈奴,以此来达到和平相处的目的。而这样的局面,势必就会破坏汉朝的经济发展,此时的汉朝因为刚刚建立不到百年,国内的经济还处于新兴阶段,因此汉朝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维持这种长时间的驻扎,但是不驻扎又不行,所以强撑下去后就造成了“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秦末汉初称霸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自汉兴以来,匈奴就一直与汉朝为敌,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顿单于亲率10万铁骑兵围韩王信的王都马邑,韩王信不敌,只得派使者在与匈奴议和,但因这次议和韩王信并未告知刘邦,而是私底下的行为,所以刘邦在得知此事后,就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有谋反的嫌疑,于是就致书责问韩王信。

韩王信在收到刘邦的责问后,深怕刘邦会在不久将自己罢免,甚至是株连。所以韩王信索性就以马邑之地请降于匈奴,并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打汉朝,随后韩王信就与匈奴一起挥师南下,攻下太原郡。
公元前200年冬季,刘邦亲率30万步骑(多数为步兵)出兵平叛,不久就击溃了在太原郡的韩王信叛军,韩王信也逃往匈奴。随后刘邦乘胜追击,兵锋直指北方匈奴之地,先后击溃左、右贤王等匈奴部。但因胜利的太轻松,刘邦开始对匈奴起了轻视之心,他不顾刘敬的劝阻,执意带着先锋部队先行进攻匈奴。
最终刘邦为自己的轻视与鲁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于白登山达7天7夜。最后在陈平建议用重金贿赂冒顿爱妾阏氏的计策下,再加上韩王信的部队未按时会师,冒顿怀疑他与汉军已和解,所以冒顿终与汉军议和,放出刘邦。
此战过后,侥幸逃生的刘邦在见识了匈奴强大的军事能力后,自此再也不敢与匈奴争斗,随后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就由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御,同时开始被迫采取“和亲”的政策来缓和汉匈的矛盾。

之后惠帝、文帝、景帝等数代君主都遵循着对匈的“和亲”政策。可无论汉朝对匈奴如何的“讨好”,汉初所面临的“匈奴问题”是自先秦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没有之一。
从惠帝到武帝初期,西汉所面临的“匈奴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军事威胁。
军事威胁是汉初面对来自匈奴的最直接的问题。自匈奴诞生以来,匈奴就是一个十分好战的民族,《史记》言匈奴“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匈奴人一生下来就要学会如何打战与打猎,再加上秦以来匈奴接连丢掉河南等富庶之地,匈奴常年面临着缺衣少粮的窘迫局面,所以此后匈奴人就从未停止过对外征战。
之后随着匈奴第一位雄主冒顿单于的出现,匈奴更是频繁发动对外的战事。而后在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匈奴相继征服了北方如东胡、楼烦、白羊河南王、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的游牧民族,自此匈奴雄霸北方之地。
如此,在匈奴稳固了对于北方的统治后,中原这块富得流油的繁华之地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匈奴人接下来要征服的第一目标。因此,自汉建立以来,匈奴就经常袭扰汉朝的边境地区,更是时常重兵压境。
前177年,《史记.匈奴列传》载:“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匈奴右贤王率数万骑大举入侵汉北地、上郡等数郡,并大肆杀戮汉百姓。前158年冬,《汉书.文帝纪》载:“六年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匈奴三万骑入侵上郡,三万骑入侵云中。前144年六月,《汉书.景帝纪》载:“六月,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匈奴入侵雁门,至武泉后又进入上郡。

可以说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汉在面对匈奴的军事威胁时,大多都是采取被动防御的战略,且即使派兵前往抵挡,匈奴多数也不是被击败而退,而是在尽情劫掠后,在无利可图时才主动撤退的。如前177年,匈奴右贤王入侵上郡,文帝派兵抵挡,但是汉军还未到,匈奴军见无利可图,就主动退出上郡。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是因为此时汉朝的军事实力绝对是要弱于匈奴的。如白登之战,汉朝虽有32万大军,但大多数都是步兵,作为那个时期的“重武器”骑兵却并没有多少,而反观匈奴的40余万大军,几乎全都是骑兵,这等差距自然就让汉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始终都是落入下风。也就是如此,汉初对于匈奴的军事威胁,往往就都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战略。
二、地理威胁。
刚才也说了,匈奴自从出了冒顿单于这位雄主后,就“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史记.匈奴列传》),先后击溃月氏、东胡等强国,吞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等部落,同时收复被秦所占的河南等地。
如此匈奴在经过数十年的征战后,疆域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张,此时“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史记.匈奴列传》)。这个时候,极盛时期的匈奴的疆域囊括今蒙古高原、陕西北部、甘肃大部以及辽宁、河北北部的广大地区。

而这个时候如果从地图看,我们就会发现此时匈奴已经将汉朝的北面团团包围住,此时汉朝若想往北发展,都必须要面对匈奴的兵锋。同时匈奴也经常借着这等地理优势,时常就派重兵对汉朝发动深入境内的军事行动。
如前166年,《汉书.匈奴传》载:“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要知道甘泉县(今陕西省延安市中部)可是西汉最为核心的地带,绝对是属于腹地中的腹地,而匈奴都率兵打到了这里,可想而知对于汉朝的威胁有多大。
此外,此时的西汉不但要时刻防备着匈奴直接从北方一拥而下,还得时刻面临着匈奴欲图与西北的国家夹击西汉的意图。当时匈奴在进攻西汉时,就经常联合西北的少数民族如氐、羌等部落来联合进攻汉朝,并借着跟他们的联盟来阻碍汉朝向西发展,以此来限制汉朝的生存空间,从而保障自己的安全。
三、经济破坏。
西汉时期,北方绝对是全国的中心地带,不但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中心。而匈奴无论是袭扰,还是南下,恰恰就必须会经过北方。“安国为材官将军,屯渔阳,捕生虏口,言匈奴远去,即上言方佃作时,请且罢屯,罢屯日馀,匈奴大入渔阳、上谷”,当时汉廷为了防范匈奴对于北方的迫害,汉朝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派重兵驻守北方要地。而常常这种驻扎就是长时间的,因为一旦汉朝撤兵,匈奴就会立刻派兵南下,所以为了让匈奴忌惮,汉朝只能是一直都在边境驻扎重兵。
而这样的局面,势必就会破坏汉朝的经济发展,此时的汉朝因为刚刚建立不到百年,国内的经济还处于新兴阶段,因此汉朝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维持这种长时间的驻扎,但是不驻扎又不行,所以强撑下去后就造成了“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史记.匈奴列传》)。到最后汉朝显然以维持不了这巨大的开支,最终逼得汉朝只能靠卖爵位来维持驻兵的费用,《史记.平准书》载:“於是募民能输及转粟於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从汉朝只能靠卖爵位来维持军事开支,我们可以得知匈奴对于汉朝的北方压力,的确是对汉朝的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再是匈奴对于北方的骚扰,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北方边境郡县的经济开始陷入停滞状态,并严重影响到边境郡县的生产活动。但是匈奴每次入侵都会掠夺各郡县大量的粮食、牲畜、人口,秉持着“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思想的匈奴人,在掠夺的过程中往往是执行“三光”政策,即杀光、抢光、烧光。如此,每次匈奴大肆入侵的时候,汉朝边境地区就会出现大量的“无人区”,而匈奴这般作为对于汉朝边境地区的经济破坏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
此外,汉初因汉朝实力的不允许,导致汉朝只能是被动防御匈奴,同时为了让匈奴能够消停会,不要每年都对汉朝的边境地区发动频繁的入侵,汉朝除了用军事来应对外,还有的就是采取“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史记.匈奴列传》)的重金贿赂政策,就是每年都将征收上来的大量物资、财宝赠送给匈奴,以此来达到和平相处的目的。想想看如此做,自然就是在极大的削弱汉朝自身的经济实力,汉初赋税本来就少,现在还要时不时的给匈奴送一半过去,这样做不就是削弱汉朝自己的国力吗?
四、插手中原事务。
汉朝初期,匈奴为了达到占领汉朝中原之地的目的,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办法都用,这其中用的最多的无疑是军事征伐。但是汉朝实在太大,而且实力也没有弱到哪里去,所以匈奴始终没能在军事上达到完全征服汉朝的目的。
当然无论如何,匈奴也绝不会放弃对于中原的觊觎之心的,那在军事不能完全征服汉朝的情况下,匈奴就另辟蹊径采用或用武力,或用武力来支持汉朝内部叛乱势力,以此来达到削弱汉朝的目的,从而让汉朝毁于内讧中,这样匈奴就有可乘之机。
众所周知,刘邦自建立汉以来,他认为秦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与自己亲近的诸侯王的帮助,所以为了让自己的刘氏王朝能江山永固,他分封了大量的同姓和异姓诸侯。
最初这些诸侯王的确是在稳定大汉江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诸侯王一代代的传承,诸侯王与中央皇帝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个别诸侯王已经有了蠢蠢欲动的篡位之心,再加上少数诸侯王借着封地的富饶已经开始有了跃居中央政府的实力,如此,西汉皇帝开始忌惮诸侯王的存在。
为了防止诸侯王对西汉造成真正的威胁,西汉皇帝纷纷开始或明,或暗的推行“削藩”之事。当然这件事显然是那些诸侯王所不能容忍的,他们绝不会坐视自己的权力被皇帝所剥夺,所以一些有实力的诸侯王纷纷开始抢先下手,即起兵造反。可是无论如何单凭诸侯王自己一人的实力是不可能击溃中央政府的,所以他们要想赢就得借助外力,而当时唯一能借助的力量无疑就只有自匈奴。
而匈奴本就有削弱汉朝的心思,他一看到能有机会削弱汉朝自然是不会错过的。所以每次诸侯王向匈奴求助,匈奴都会答应派兵助之,帮助那些造反的诸侯王抵抗汉中央的进攻。如前201年,韩王信叛乱,韩王信就“与匈奴约共攻汉”(《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再如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赵王刘遂就“北使匈奴与联合”(《史记.楚元王世家》)。
可以说汉初几乎大部分的诸侯叛乱其中都有匈奴的影子,甚至还有许多是匈奴人蛊惑造反的,而匈奴这般插手中原事务的做法的确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朝的国力,时常的战乱让汉朝不能安心的发展民生和经济,从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汉朝的发展。
综上所述,汉初所面临的匈奴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匈奴为了占领汉朝,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不但时常肆意侵扰汉朝的边境,更是大肆屠杀汉朝百姓,对汉朝边境郡县更是奉行“三光”政策,同时他们还时常资助汉朝国内的叛乱行为,让汉朝不得不疲于应付国内的内讧,从而不能安心的发展国内的经济。
此外,匈奴还借助着地理优势,联合其他对汉朝有敌意的国家对汉朝行封锁一事,如此让汉朝没有向外发展的机会,让汉朝成长不起来。可以说,匈奴人对汉朝的种种做法无疑是想在经济、军事等全方面对汉朝进行全面压制,然后等待着汉朝的衰落,就对汉朝实行全面的占领。
也就是说,只要有匈奴在一天,汉朝就没有壮大的机会,就不可能成为强大的王朝,也不可能雄霸四方。只有消灭匈奴,汉朝才能成为真正的“强汉”,正所谓“匈奴必须灭,因为汉朝需要生”。
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武帝为何要揪着匈奴不放啦,因为实在是没办法,匈奴不灭,汉朝将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只有匈奴消失,这天下才会是属于汉朝的天下,四夷才能真正臣服于大汉,大汉才能成为真正的“强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