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易烊千璽救活了流量電影,還是《少年的你》的成功,再次證明了流量明星的流量是真的?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從《上海堡壘》1.2億到《少年的你》七天破8億,流量明星和流量電影在2019年經歷了一場奇幻漂流。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一個非常常見的論調是:《上海堡壘》票房慘敗→流量電影好像不行了→《誅仙1》票房超預期→流量電影被關上的門又打開了→《少年的你》票房口碑雙爆→流量又行了。

這場奇幻漂流中的一個重要主角,當然是易烊千璽。

易中天在微博發佈長文點評電影《少年的你》:“我給《少年的你》92分。”而易烊千璽的表演,“找不到可挑剔之處”。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將整個故事串聯起來的另一個關鍵人物,是鹿晗。之前有大V爆料稱,某流量因爲不願意素顏和剃寸頭,所以拒絕了出演《少年的你》,《少年的你》的出品人侯小強點贊後迅速刪除。

表面看,這是一場新舊流量之爭,但本質上卻是提出了對於流量電影和流量明星的拷問:到底是流量電影已死、還是流量明星不能打了?

流量明星和流量電影的關鍵詞,都是流量。從追捧到看淡,流量正在急速貶值,是事實,流量電影不死,流量明星依然帶貨,也是事實。

用《上海堡壘》來否定“流量”,或者用《少年的你》去支持“流量”,推導過程都過於簡單片面。

流量依然在,但流量起伏的磅礴浪潮,早已變幻了風向。

流量失靈?流量回暖?2019流量奇幻漂流

流量已死?

或許可以這麼說,無論是流量明星還是流量電影,割韭菜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

IP+流量明星爲經典配置的流量電影,曾經是有效過的。

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爲其拉開序幕, 2016年的暑期檔達到頂點:吳亦凡的《致青春2》《夏有喬木雅望天堂》均在口碑徹底撲街的情況下斬獲3億+票房,鹿晗主演的《盜墓筆記》票房突破10億。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但隨後流量遭反噬的時代也迅速到來,明星雲集的《爵跡》、粉絲“鎖場”保排片的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接連未達預期。

業界突然發現,原來流量明星的核心粉絲並沒數據顯示的那麼多。

正是在流量發生拐點的2017年,《上海堡壘》官宣鹿晗加盟。

這部花了6年時間打造的國產科幻大片在2019年暑期檔上映後,並沒有延續年初《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蹟,上映首日,票房破5000萬,但片方沒想到,這一下已經幾乎耗盡了鹿晗核心粉絲的洪荒之力,而影片最終票房1.2億。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導演隨後的一篇採訪,再次將箭頭指向鹿晗。

就在鹿晗是否該爲電影撲街背鍋的爭論聲中,中秋檔的《誅仙1》來了。

主演《誅仙1》的時候,肖戰的《陳情令》還沒有上,程小東顯然不是爲了流量請他演出張小凡,但從結果上看,影片再次驗證了流量電影的成色。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最終《誅仙1》沒有如許多人預想中走向滑鐵盧。

上映前輿論對選角的吐槽、對宣傳海報中造型的揶揄,都沒有阻擋這部電影在上映首日拿下1.42億,兩日突破2億,即使影片進入工作日後票房迅速滑坡,但最終破三億票房,還是讓這部投資5000的電影,在上映初期就收回成本、走向盈利,完全達到商業預期。

流量電影和流量明星的2019奇幻漂流,在這裏逆轉,而整個業界當時絕不會猜到,更大的逆襲還在後面。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這個10月,《少年的你》在上映前三天宣佈定檔,在幾乎裸發的情況下憑藉豆瓣開分8.7、貓眼開分9.7的超強口碑迅速開啓票房勝勢,直到今天,這兩個數字依然保持在8.4、9.5。根據燈塔專業版,其其正面評論比例達95%。

而在票房7天破8億後,貓眼的最新票房預測爲12.8億。

故事被一位少年改寫。

流量2.0時代最大變量:流量演技值!

如何理解這場流量電影或流量明星主演電影的票房奇幻漂流?

業界已經提供了各種計算複雜的公式與維度。

我要給出的算法卻非常簡單:流量演技值。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簡而言之,流量明星在電影中的演技越強,影片的口碑和票房越高,反之亦然。

需要說明的時,演技很難有標準判斷,這裏的演技強弱,主要取決於觀衆綜合意見。

僅以今年三部具有代表行的流量作品來看,《上海堡壘》遭遇的演技質疑最大;《誅仙1》的演技爭議最大,但總體來說肖戰的演技被認爲至少是及格,孟美岐則遭遇一定程度的演技質疑,但還算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那麼《少年的你》呢?

某種程度,《少年》就是易烊千璽的演技成人禮。

一個流量到一個演員的轉型,可能要比一個素人到一個流量或演員的轉變還要難,因爲觀衆先入爲主。

流量=爛演技,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爲無需辯論的結論。

而《少年的你》又是標準的演技電影。

導演曾國祥極其注重對人物對情感的細膩處理,加上多處特寫鏡頭,使得影片跳出了國產青春片的熟悉套路,帶來對家庭、學校、社會的冷冷直視,這所有的一切,最終會落在男女主頭上:如果小北和陳念任何一個人物塑造不成功,電影都是失敗。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周冬雨的角色難度也很大,但她到底有影后的底子在。

而易烊千璽必須從剃寸頭、化髒妝、學抽道具煙、被人狂扇耳光開始,一點點放下偶像包袱,拿出和影后棋逢對手的演技實力。

最終的演技表現你們都看到了,如果說粉絲還自帶濾鏡,公認的演技派張譯的評價應該說明了一切“千璽這是我第一次見你,好棒!好棒......”

編劇張冀的評價是:易烊千璽你是一個演員,不是一個偶像。

這句話其實說的不對,四字弟弟既是演員,也是偶像。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只不過經歷了演技蛻變,他已經成爲流量2.0時代的合格偶像。

這個時代的偶像要求是:演技派的流量和流量化的演員。

如果將統計幅度拉開到最近三年,這個結論依然成立:演技值和流量電影的口碑票房,構成統一。

這一法則僅在少數情況下會因爲意外失靈,例如李易峯完成演技蛻變的《動物世界》,但前提是該片剛好碰上年度爆款《我不是藥神》,最終票房未及預期,但在第一部的口碑護航下,第二部海報依然出爐。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這場變化的背後其實是中國影視工業的一場自我梳理:從演員和偶像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到逐漸清晰。

流量明星帶流量確實厲害,但絕大多數流量是缺乏演技支撐的,但路人觀衆不會一直被忽悠,所以路人觀衆一明白過來,流量電影就開始頻頻翻車。

但輸掉的只是流量明星的演技嗎?

這個行業魚龍混雜到很多片方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那些爛片是沒有競爭力的。

尤其是某些自以爲能靠流量帶貨的水貨,實際上從頭到尾都是鐮刀,伸出去就給現實票房打斷腿。

可是流量明星演技不佳的那些電影,和電影品質不佳的電影屢屢完美相逢,只是巧合嗎?

或許可以這麼理解,一部連流量明星演技都不做出基本要求、或者沒能力保證流量明星基本演技的電影,如何相信電影的其他環節能夠達標呢?

在一次次票房慘敗中,流量明星的確只是成爲了那個最顯眼的背鍋俠。

流量不死,只是換了遊戲規則

流量只是一個因子。

如何理解“流量”這一因子在《上海堡壘》的失敗、《誅仙1》的回暖和《少年的你》的大勝中發揮的作用,纔是關鍵。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事實上,在國產影史上,真正意義上僅靠着“流量”大賣的電影,只存在了短暫的一瞬。

這裏的機緣巧合在於,以歸國四子爲代表的初代流量和IP電影的崛起,幾乎完美相遇,一大批演技相較單薄的高人氣小鮮肉做主演,再配以大ip+大製作的電影,在2015、2016年推出市場,在短暫崛起後迅速進入全面撲街。

這些變化的發生背後,一是影視市場迅速回歸理性,觀衆品味快速提升,市場變成了口碑市。

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偶像市場重構,新一代流量不斷湧現,流量明星的核心粉絲被攤薄,不再存在憑核心粉絲就在市場呼風喚雨的頂級偶像。

“流量”,不再是能決定電影成敗的關鍵性因素。

於是流量2.0時代的偶像終需面臨同一個問題:流量之外,我是誰?

流量是一個僞命題嗎?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不,流量絕對不是虛幻,這個模式本身是存在的,儘管數據普遍有點水分,統計口徑也非常模糊不清,核心粉絲數量更是一個神奇的謎團,但僅僅從《誅仙1》到《少年的你》的屏攝風暴就能看出,粉絲的票房貢獻力和口碑護航力不是空中閣樓。

那你以爲我在認定流量有理嗎?

不,我只是覺得除了極少數頭部頂流(一二代算一起不到20個)外,其他流量明星的效果都是嚴重存疑的。

而且即使是易烊千璽、鹿晗(對,他當然依然是)這樣的頂流,也改變不了一部電影的命運,絕大多數人都搞錯了流量的因果。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在多數人眼中,流量明星的意義是賣貨——是創造票房,讓他們依靠自己的號召力把票賣出去。

實際上並不是,流量明星或者流量電影只是一個巨大的話筒,它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這部電影的存在。

這件事就跟網紅帶貨一樣——帶貨的重點,在貨不在人。

最核心的,依然是產品。

電影本身要硬,然後纔是帶流量的明星,這兩點成立的情況下,電影纔可能成功。

說難聽點,《少年的你》這樣的電影,給誰當主演,只要演好了,都賣的不會差。

但易烊千璽來演,賣得會更好。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因爲他的7000多萬粉絲不是來當擺設的,雪花拼命營業了,粉絲也是要拼命爲雪花打call的。

好的流量作品,是流量和作品的共贏。

可以說,遇到好電影,流量明星起到的是催化劑和放大鏡,遇到爛片同理。

前者催化出的是澎湃口碑和勢如破竹的票房。

後者催化的是澎湃的吐槽和一蹶不振的票房。

流量在這個故事裏,其實是把雙刃劍。

想想看,頂級流量易烊千璽+開掛一樣的演技+突破性的國產青春片+絕對夠硬的品質,這些東西疊加在一起,刷出10億真的一點都不奇怪。

反之,頂級流量鹿晗+勉強及格的演技+觀衆要求本來就高的國產科幻片+絕對還不夠硬的品質,失敗也一點都不奇怪。

再說的極端一點,易烊千璽來演《上海堡壘》,電影能贏嗎?鹿晗如果演了《少年的你》,會輸嗎?

未必。

整部片子從劇本到製作都bug不斷,即便找個影帝來演,也改變不了爛片的本質。

易烊千璽這樣的好演員,是電影加分項,但也不是唯一加分項。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流量”這個點,只是錯誤地成爲了焦點。

所以流量明星可以帶得動電影嗎?答案就是:電影產業的眼球經濟屬性,決定了它絕對無法無視流量的存在;但另一方面,電影的核心,是產品,也就對流量明星提出了更高的演技要求,如果流量明星把電影演撲街了,那是絕對贏不了的。

流量不死,只是遊戲規則改變,當國產電影向質量導向轉變, “流量”要素依然存在,但再重要,也沒品質重要。

對於流量明星來說,如果後續沒有作品跟上,也很難站穩腳跟。流量草莽時代不可複製,等待他們的是一個更注重實力的規範化江湖。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在近日的一次採訪中,當問到流量明星這個話題的時候,易烊千璽表示,自己“曾經想過(撕掉這些標籤),但是後來想的時間長了,覺得不急。”

他覺得需要用實力和作品來證明自己。

易烊千璽說到點子上了。

流量可以爲好片錦上添花,也可以爲爛片雪上加霜。流量的存在並不足以讓電影逆天改命,

流量+演技+硬品質,纔是流量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當《少年的你》票房破八億,能說是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嗎?我的答案是:

只是《上海堡壘》讓流量電影丟的臉,《少年的你》都掙回來了。

《少年的你》破八億,易烊千璽救了流量電影還是流量明星?

而流量2.0時代的合格流量明星,就該是易烊千璽這樣的少年。

從這個意義上說,易烊千璽們的確拯救了流量明星,因爲他們證明了——演技不好,也是一種偶像失格。

這場流量奇幻漂流注定繼續下去,流量代代相傳,故事總要繼續。

套用《少年的你》的臺詞,這世界上就兩種流量,沒本事被欺負的流量,和有本事的流量。易烊千璽,當然屬於後一種。

相關文章